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宏觀經濟 >> 正文
“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發布:部署十大重點工程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22/1/25 13:49:04 用手機瀏覽

據中國政府網,近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部署了十大重點工程,并從八個方面健全政策機制。
《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能源消費總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8%、8%、10%以上、10%以上。節能減排政策機制更加健全,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方案》部署的十大重點工程包括重點行業綠色升級工程、園區節能環保提升工程、城鎮綠色節能改造工程、交通物流節能減排工程、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工程、公共機構能效提升工程、重點區域污染物減排工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工程、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工程、環境基礎設施水平提升工程。
針對重點行業綠色升級工程,《方案》提出,要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為重點,推進節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推廣高效精餾系統、高溫高壓干熄焦、富氧強化熔煉等節能技術,鼓勵將高爐—轉爐長流程煉鋼轉型為電爐短流程煉鋼。加強行業工藝革新,實施涂裝類、化工類等產業集群分類治理,開展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和工業廢水資源化利用改造。
到2025年,完成5.3億噸鋼鐵產能超低排放改造,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燃煤鍋爐全面實現超低排放!笆奈濉睍r期,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6%。到2025年,通過實施節能降碳行動,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煉油、乙烯、合成氨、電石等重點行業產能和數據中心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比例超過30%。
針對交通物流節能減排工程,《方案》提出,要推動綠色鐵路、綠色公路、綠色港口、綠色航道、綠色機場建設,有序推進充換電、加注(氣)、加氫、港口機場岸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環衛清掃等車輛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比例。大力發展鐵水、公鐵、公水等多式聯運。全面實施汽車國六排放標準和非道路移動柴油機械國四排放標準。
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鐵路、水路貨運量占比進一步提升。
針對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工程,《方案》提出,要加快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有序推進農村清潔取暖。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秸稈綜合利用,加快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
到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6%以上,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3%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綠色防控、統防統治覆蓋率分別達到55%、45%,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型規;B殖場氨排放總量削減5%。
針對重點區域污染物減排工程,《方案》提出,要以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及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等為重點,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持續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扎實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和工業、農業面源、船舶、尾礦庫等污染治理工程。
到2025年,長江流域總體水質保持為優,干流水質穩定達到Ⅱ類,黃河干流上中游(花園口以上)水質達到Ⅱ類。
針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工程,《方案》提出,要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進存量煤電機組節煤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持續推動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推廣大型燃煤電廠熱電聯產改造,充分挖掘供熱潛力,推動淘汰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散煤。加大落后燃煤鍋爐和燃煤小熱電退出力度,推動以工業余熱、電廠余熱、清潔能源等替代煤炭供熱(蒸汽)。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0%左右!笆奈濉睍r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煤炭消費量分別下降10%、5%左右,汾渭平原煤炭消費量實現負增長。
針對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工程,《方案》提出,要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行業為重點,推動使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的涂料、油墨、膠粘劑、清洗劑。深化石化化工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全面提升廢氣收集率、治理設施同步運行率和去除率。對易揮發有機液體儲罐實施改造,對浮頂罐推廣采用全接液浮盤和高效雙重密封技術,對廢水系統高濃度廢氣實施單獨收集處理。
到2025年,溶劑型工業涂料、油墨使用比例分別降低20個百分點、10個百分點,溶劑型膠粘劑使用量降低20%。
《方案》從八個方面健全政策機制:一優化完善能耗雙控制度;二健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三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四健全法規標準;五完善經濟政策;六完善市場化機制;七加強統計監測能力建設;八壯大節能減排人才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洛陽鉬業布局印尼鎳、鈷產業:瞄準新能源領域稀有資源
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孔婭妮:綠色金融與新能源產業投資市
山西轉型路:"靠煤吃煤"難繼續 新能源成新機會
俄薩哈林將在2019年底開建境內最大煤炭傳送裝置
中國實踐表明:煤炭能成為清潔能源
漲紅新能源,投資理財,新能源值得您選擇
到2025年廣州市新能源汽車產能達100萬輛
長路電氣通信用電池組順利通過201所嚴苛試驗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