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國家統計公布,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3%,漲幅創15個月新高,環比上漲0.4%。
而備受各方關注的豬肉價格,在受季節性消費需求增長及短期肥豬供給偏緊等因素影響,由降轉漲,環比上漲12.2%。
“豬肉價格從10月中反彈,累計漲幅已達到了40%。不過,反彈的主要原因是前期價格下行、天氣轉冷和冬季腌臘灌腸形成的需求側推動,供給端仍保持較高水平,預計后期豬肉價格難以持續上行!12月9日,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分析師應習文對時代財經表示。
PPI方面,11月份隨著保供穩價政策落實力度不斷加大,煤炭、金屬等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勢頭初步得到遏制,PPI漲幅有所回落。
從環比看,PPI由上月上漲2.5%轉為持平。從同比看,PPI上漲12.9%,漲幅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
近期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影響多個國家,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國外民眾最直接的感受都是“漲、漲、漲”。應習文對時代財經分析,隨著全球供應鏈逐步恢復,明年國際大宗商品供需逐步走向均衡,主要國家貨幣政策逐步收緊,預計明年輸入性通脹壓力將會有所減弱。
CPI同比漲幅擴大 重回“2”時代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解讀11月CPI稱,從環比看,受季節性因素、成本上漲及散發疫情等共同影響,CPI上漲0.4%,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環比上漲2.4%,漲幅比上月擴大0.7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43個百分點。
董莉娟指出,各地多措并舉保障“菜籃子”供應,隨著蔬菜上市量逐漸增加,鮮菜價格漲幅比上月大幅回落9.8個百分點。
從同比看,CPI上漲2.3%,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董莉娟解讀稱,CPI同比漲幅擴大較多,除了受到本月新漲價影響外,主要是受到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的影響。
具體看,食品價格同比由上月下降2.4%轉為上漲1.6%,影響CPI上漲約0.30個百分點。食品中,豬肉價格下降32.7%,降幅比上月收窄11.3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上漲30.6%,漲幅比上月擴大14.7個百分點;雞蛋、淡水魚和食用植物油價格分別上漲20.1%、18.0%和9.7%。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食品價格上漲較快,帶動CPI回升。豬肉由于需求增加和供給偏緊,環比漲幅創近兩年的新高。非食品價格漲幅呈現溫和加速態勢,對CPI上漲的貢獻較大。
本月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5%,漲幅較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2.04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明顯加速,本月同比上漲2.9%,漲幅比上月擴大1.3個百分點。能源價格保持高位,導致交通工具用燃料價格同比上漲35.7%,創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新高。服務價格保持穩定上漲態勢,本月上漲1.5%,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應習文進一步指出,去除食品能源,核心CPI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1.2%,比10月下降0.1%,說明疫情反復對總需求的影響依然保持。
PPI同比增幅為今年下半年首次回落
11月PPI同比上漲12.9%,漲幅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為今年6月以來漲幅首次回落。PPI由上月環比上漲2.5%轉為持平,其中生產資料價格由上漲3.3%轉為下降0.1%;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4%,漲幅擴大0.3個百分點。
董莉娟指出,多部門聯動遏制煤炭價格非理性上漲,煤炭產量和市場供應量持續增加,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由上漲20.1%轉為下降4.9%,煤炭加工價格由上漲12.8%轉為下降8.4%。金屬行業保供穩價效果顯現,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由上漲3.5%轉為下降4.8%,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由上漲3.6%轉為下降1.2%。
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職業投資人程宇還注意到,11月份出廠PPI與購進PPI的剪刀差又擴大至-4.5%,比10月擴大0.9%。出廠PPI為12.9%,比10月下降,但購進PPI卻從10月的17.1%上升到11月的17.4%。他告訴時代財經,這說明上游原材料價格依然居高不下。
程宇進一步對時代財經分析,雖然保供增產壓制了能源等必要產品的價格,但也導致價格從上到下傳導受阻,企業利潤被壓制。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央行下周續做MLF,轉向貨幣寬松,反而讓企業的利潤壓力更大。”程宇認為,下周央行按兵不動、維持中性,反而更有利于當前經濟。
溫彬認為,本月生活資料PPI上漲加快,非食品價格特別是消費品價格上漲加快,雖然存在一定基數原因,但也體現了價格向下游的傳導。
明年CPI溫和上漲、PPI下行趨勢明顯
中國社科院近期發布的2022年《經濟藍皮書》,對2022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的建議中提到,建議2022年CPI漲幅預期目標設定為3%左右,同時預計2022年PPI漲幅將下降到5%左右。
溫彬分析,下一階段,隨著基數上升和保供穩價政策實施,預計PPI將繼續回落,CPI受基數、價格傳導的影響較大,未來走勢需進一步觀察確認,但目前看仍處于溫和可控區間,不對貨幣政策構成較大掣肘。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影響多個國家,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國外民眾最直接的感受都是漲漲漲。
11月份,國內PPI受到國際原油、天然氣價格高位波動的影響,帶動國內相關行業價格上行。石油開采價格環比上漲7.1%,精煉石油產品制造價格環比上漲4.7%,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環比上漲0.7%;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價格環比上漲4.1%。另外,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價格環比上漲1.9%,農副食品加工業價格上漲環比1.4%,紡織業價格環比上漲1.2%。
應習文分析,我國的PPI是全球定價為主,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供應鏈受損,顯著推升了PPI中起主導作用的能礦價格,面對國外“供給弱、需求強”的情況,價格自然會上漲。另一方面,CPI則是國內定價為主,疫情對國內的供給沖擊小于需求沖擊,面對的是國內“供給強、需求弱”的情況,因此自然會走低。
最后,應習文指出,2022年隨著疫情防控加強,國外“供給弱、需求強”的情況正在向供需平衡轉變,再加上2021年形成的較高基數,將可能形成PPI回落局面。而同時,國內“供給強、需求弱”的格局也有望改變,加上今年的低基數,明年CPI溫和上升將是大概率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