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埃森哲在全球首發《中國能源企業低碳轉型白皮書:創新技術解鎖可持續新價值》(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中詳細分析了低碳轉型背景下,電力、油氣、化工和采礦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對各行業實現“3060目標”減排路徑進行了測算評估,并分別就每個行業全產業鏈的不同參與者低碳轉型提出了具體行動建議。
埃森哲在全球范圍的研究中發現,每個國家的能源低碳轉型,都是從能源生產供需兩側的核心要素開始,然后逐步向外延伸,轉向市場和技術等輔助要素賦能,最后邁向數字化賦能的綜合系統。在這條路徑上有一個關鍵點,即從效果最快、最明顯的核心要素到間接轉型賦能的過渡。一般而言,如果可再生能源占比達到20%~30%,將迎來一個臨界點。此時,依靠核心要素、輔助要素的投資推動行業增長的模式已經處于難以為繼的拐點,需要向數字化場景尋求持續轉型的突破。中國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占比已經逐步接近這個比例,臨界點即將到來。
埃森哲分析認為,作為低碳轉型的重要推動力,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帶來的效率和成本優勢日愈凸顯,充分發揮技術創新的支撐作用,促進數字化和綠色化的產業融合,推動能源綠色生態建設,是實現轉型升級和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目前,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能源行業。
白皮書指出,當前飛速進步的數字技術帶來了構建可持續未來的契機。低碳轉型的核心是數字化轉型,助力企業創造并實現新的價值。中國能源企業應將低碳化的數字智能解決方案嵌入企業的核心業務及全產業鏈,更有效地進行產品組合及運營過程的管理及優化,充分釋放減碳價值,實現可持續發展。
白皮書建議,能源企業在低碳轉型進程中,需要建立包括碳資產盤查、碳目標設定、碳交易、碳管理平臺解決方案、碳數據整合、綠色生態構建、長期運營等在內的一系列低碳轉型資產與能力。未來,政府、企業一定都會看兩張資產負債表,一張是傳統財務的資產負債表,一張是碳資產的資產負債表。企業需要實時了解自己碳余額的變化情況,也需要知道市場上實時可獲得的碳供給的價格。
此外,能源企業低碳轉型離不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構建。未來的傳統油氣公司轉型新能源、燃氣企業進入綜合供能市場、發電企業走向客戶端、礦產和化工企業進行園區節能改造,都需要借助生態力量形成合力,并通過生態完成能力的快速部署和積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