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宏觀經濟 >> 正文
今年381艘了!船東擔憂?集裝箱船新船訂單暴增創史上最高
來源:國際船舶網 時間:2021/8/30 21:14:27 用手機瀏覽

集運市場空前火爆,今年前八個月全球累計接獲集裝箱船新船訂單381艘,新船訂單量已經打破有史以來的最高年度紀錄,但超過2萬箱的超大型船似乎已經失寵,新巴拿馬型船加上脫硫裝置已經成為船東的最愛。與此同時,疫情導致供應鏈混亂加上船廠產能不足,未來幾年集裝箱船供應可能依然緊張,但是船價的上漲以及運力過剩的風險已經開始引發船東的擔憂。

訂單創16年新高!16000TEU級船最受歡迎

根據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發布的報告,今年以來集裝箱船新船訂單共計381艘約344萬TEU,僅8個月就已經超過了2020年的全年水平。今年上半年集裝箱船訂單量共計317艘約290萬TEU,比去年同期增長10倍,是歷史上第二大增幅,半年訂單量僅次于2005年同期,達到史上第二高水平,創下16年新高。

截止目前,集裝箱船手持訂單量已經達到619艘530萬TEU,雖然仍低于2008年7月底680萬TEU的創紀錄水平。

BIMCO首席航運分析師Peter Sand表示:“目前集裝箱船手持訂單總運力約為530萬TEU,這些新船將從2023年開始加入船隊,進入2021年,集裝箱船手持訂單量最初只有250萬TEU,在此之后船東訂造了超過330萬TEU新船。”

運力雖然很重要,但它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了。Sand稱:“你的船必須準備好適應新興貿易航線,而且許多訂購的新船將配備脫硫裝置。”

BIMCO認為,船舶規模仍然是船東訂船時關注的重點,而16000TEU級新巴拿馬型船是目前最受歡迎的船型。2月、3月、4月和6月,每個月都有60艘16000TEU集裝箱船新船訂單,而且這些訂單只涉及5家不同的船東。其中一半訂單由三家噸位供應商訂造(包括前四大噸位運營商中的兩家、以及一家小型船東),另一半則是由集運公司所訂造。

Sand指出:“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個時代的標志,要么簽下大規模批量訂單,要么干脆不訂船,船東會一次性在一家船廠訂造4艘、5艘、6艘甚至多達20艘新船!

近年來,由于中美貿易糾紛以及疫情爆發,船東看到了一些不同貿易模式的發展,13000-16000TEU集裝箱船比更大規格的超大型集裝箱船(ULCS)更具靈活性,因而更受船東青睞。在2021年前7個半月中,超大型集裝箱船新船訂單量只有22艘,包括2月的14艘24000-24100TEU船和6月的8艘23500-24000TEU船。

脫硫裝置也是船東訂船時的偏好之一,特別是對于大型船舶而言,脫硫裝置能夠更好地降低燃料成本。在今年168艘11800TEU及以上大型集裝箱船訂單中,有117艘都將直接安裝脫硫裝置,占比達到71%。29艘將配備脫硫裝置但同時采用LNG-ready設計,而34艘則將直接使用LNG動力運營。另外還有17艘既沒有選擇安裝脫硫裝置也沒有考慮LNG動力。

疫情導致供應鏈混亂船舶供不應求,船東開始擔憂

盡管集裝箱船訂單急劇增加,但未來幾年仍有可能面臨運力的局面供應不足。

以星航運首席財務官Xavier Destriau近日表示,鑒于許多公司直到今年還在猶豫是否要訂購新運力,而且許多舊船已經過了報廢年限,運力供應緊張已經成了“一個潛在的重大威脅,尤其是3、4年或5年后的情況!

克拉克森首席執行官Andi Case稱,全球活躍造船廠數量自2017年以來減少了三分之二,降至約115家,船廠數量大幅減少,意味著短期內建造能力無法滿足船東的需求,“我們離船隊運力供應過剩還差得很遠。”

航運巨頭馬士基首席執行官Soren Skou在本月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目前處于歷史高位的運費是供不應求造成的,根本沒有足夠的運力!

另外,市場都有一種固有的觀點,即船舶不會按期交付,因此BIMCO在預測給定年份的實際交付量時總會將延遲交付納入考量。

 

\
在創紀錄的新船訂單下,未來幾年集裝箱船交付量也將創下新高。在今年訂造的集裝箱船中,分別有150萬TEU將在2023年和2024年交付。而按照目前的手持訂單交付安排,2024年預訂交付量將達到215萬TEU,超過2015年166萬TEU的紀錄水平。不過,BIMCO指出,考慮到船舶交付總是存在一定的延遲,預計2024年的實際交付水平不會打破2015年的紀錄。

 

事實上,疫情依然是影響未來集裝箱船舶運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疫情引發的供應鏈問題目前已經將航運成本推升至歷史高位,運力短缺加大了運費持續高企的可能性。

Drewry世界集裝箱指數顯示,截至8月26日當周,一個40英尺集裝箱(FEO)在主要跨洋航線的加權平均運費上漲2.1%,達到9818美元的創紀錄高位。

 

\
C.H. Robinson首席執行官Bob Biesterfeld稱:“全球供應鏈的壓力沒有緩解,我們預計短期內不會改善!

 

不少業內人士預計,全球供應鏈吃緊的問題恐怕會持續到明年。運輸行業經濟學家Thierry Vanelslander稱,只要新冠疫情沒有得到控制,海上貨運就會繼續受到干擾,港口擁堵、運費飆升的問題可能要到2022年2月農歷新年后才會緩解。

隨著訂單暴增,新造船價格也隨之上漲。據國際船舶網了解,克拉克森數據顯示,集裝箱船新造船價格指數達到了89.9點,比去年同期上揚12.7點,是9年來的新高。鋼價上漲也導致造船成本激增,對于高價訂船的集運公司而言,這可能會拖累其收益。

有業內人士擔憂,到2023-2024年新船集中交付投入市場時,運力會慢慢過剩。商船三井首席財務官梅村尚(CFO)直言,“客觀來講,我們懷疑未來的貨運需求能否跟得上運力的增長”。預計居家特需也將在2023年左右萎縮。

事實上很少有人認為,2022年后還會持續有大量新船訂單。日本海事中心的研究員后藤洋政分析稱,隨著新訂單不斷涌現,各公司已意識到風險。在對LNG和氫等新一代燃料船全面展開投資的背景下,市場行情惡化和成本上漲將成為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