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綜合新華社報道及《“十四五”大戰略與2035遠景》(胡鞍鋼、周紹杰、鄢一龍等著)
2020中國GDP首超100萬億元
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數據
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
這是里程碑式的跨越
195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679億元
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679億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為1.7%,居全球第11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
1986年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元
2000年突破10萬億元,超過意大利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2010年突破40萬億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重要關口
2016年越過70萬億元
2017年越過80萬億元
2018年越過90萬億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超過16%
2020年,面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活力
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
2.3%!2020年中國經濟逆勢增長
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數據
2020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2.3%
面對疫情沖擊,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率先控制疫情
率先復工復產
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的情況下
二季度經濟實現由負轉正,同比增長3.2%
三季度增速加快,同比增長4.9%
四季度增速進一步加快至6.5%
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正增長
中國經濟破浪前行
“十四五”GDP增長率:預估5.2%—5.7%之間
2013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開啟了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十三五”的前4年我國GDP年均增長率達到6.6%,2019年我國人均GDP首次超過1萬美元,2020年中國將順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重要機遇期。我們有必要對“十四五”時期的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進行分析和預測,為國民經濟發展設定目標和方向,也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基礎。
分析和預測“十四五”時期經濟增長,必須考慮始發于2019年底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后對經濟增長帶來的直接的巨大負面沖擊,以及愈演愈烈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有必要將經濟增長分為高方案和低方案兩種情況分別進行預測。
從要素視角看,長期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包括實物資本、人力資本和全要素生產率。1978—2012年,國內外各種環境和因素都有助于我國提高三大因素,因而我國保持了年均近10%的經濟增長率。然而,這一高速發展時期也產生了高投入和高污染問題帶來經濟長期增長的不可持續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生活質量和環境水平的要求不斷增加,高質量發展成為“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
“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如果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勢必對“十四五”經濟增長帶來較大負面影響。然而,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仍然具有較大的潛力。較高水平的儲蓄可以轉化為投資優勢;數量龐大的勞動力而且勞動力素質在不斷提高,可以將其轉化為人力資本優勢;國家創新體系整體能力的不斷提升持續釋放創新驅動發展潛能。
為此我國仍然有保持一定經濟增速的潛力。
面對“十四五”時期的極大不確定性,可選擇高方案和低方案兩種方案。基于全球增長模型和增長核算方法,首先在高方案下對“十四五”期間的GDP增長進行分析和預測(見下表)。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2021年年中之前結束,整體經濟發展相對樂觀。從實物資本來看,2018年我國的資本存量增速已經從過去的10%以上下降至7.1%,其增長速度還將進一步下降。這是因為經歷了40年的高投資和高增長之后,我國的資本存量已經非常高,新增資本雖然在數量上仍然很大,但與龐大的基數相比,其增長率不可能太高。
根據預測,2025年我國的實物資本存量增長率將下降至5.6%,“十四五”期間資本存量的年均增長率將為6.4%。
▲“十四五”期間經濟增長預測與增長核算表。注:2019年數據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測算,實物資本存量基于永續盤存法計算;人力資本存量基于15—60歲勞動年齡人口數量與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乘積計算。TFP即全要素生產率;實物資本和人力資本的產出彈性均為0.5。
人力資本是勞動力數量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乘積。2010年之后,人力資本積累的兩因素呈現相反變動趨勢。一方面,人口老齡化使2013年我國經濟活動人口達到頂峰之后開始逐年下降;另一方面,1999年高等教育擴招以后,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斷增加。
目前來看,我國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的正面作用明顯高于勞動力數量下降的負面作用,人力資本總體保持正增長。隨著1999年高等教育擴招的政策效應下降和人口老齡化的不斷深化,人力資本增速將趨于下降。到2025年,其增速將從2018年的4.1%下降至2.7%,“十四五”期間的年均增速為3.0%。“十四五”期間我國TFP增長率維持在1.0%左右。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的GDP年均增長率將為5.7%左右,是改革開放以來最低的。
基于上述假定,考慮到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程度不同,初步預測“十四五”時期GDP增長率大致可以維持在5.2%—5.7%之間。
從國際比較看,比同期世界經濟增速3%左右高出2個多百分點,是世界主要國家增速較快的國家之一,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到2025年,中國人均GDP將超過13000美元,成為高收入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