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宏觀經濟 >> 正文
“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
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2021/1/4 20:31:21 用手機瀏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從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六個方面,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展現了我國發展的光明前景。為幫助廣大讀者進一步深化認識、堅定信心,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本報今日起刊發系列專版,深入解讀這六大主要目標的豐富內涵、現實基礎和實現路徑。

——編 者

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思想縱橫)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笆奈濉睍r期,我們要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創新,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必然要經歷一個從追趕到趕超發達國家的過程,由此決定我國所要推進的科技進步不能停留在跟跑水平,不但要實現并跑,而且要在某些領域實現領跑。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固然可以推動科技進步,但實踐證明,最前沿的技術是引不進來的,甚至會遇到技術封鎖。這就提出了科技自立自強的要求。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需要加強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和前沿核心技術創新,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引領性原創成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推動科技創新。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需要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主要是由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推動的。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需要抓住以信息化為標志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不僅要發展體現現代化水平的新一代信息產業,還要發展應用信息化最新成果的各類產業,也就是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產業。為此需要解決好從“科學”到“技術”的轉化問題,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建立有利于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機制。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與自立自強的科技體系相得益彰,將成為現代化的強有力支撐。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是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化的綠色發展體系。生態也是財富,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是老百姓(62.830, 0.00, 0.00%)能夠切身感受到的現代化成果。現代化不僅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而且要創造更多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加快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基本路徑是依靠科技創新發展綠色技術和綠色產業、降低能源消耗和減少排放。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調整和重塑。在此背景下,我們不僅需要疏通產業的上下游關系,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而且需要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其中,最重要的是盡快改變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增加創造新產業(132.060, 0.00, 0.00%)、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儲備,推動我國產業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為此,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向,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打通經濟循環堵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其基本路徑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使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某些發達國家對我國在產業鏈上封殺、斷供的環節,也是我們部署創新鏈的重點,需要在這些環節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鏈。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需要實行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根據國內發展需要,對外開放應重視創新導向,注重產業結構升級,特別是引進創新資源,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作者為南京大學教授)

以經濟發展新成效確保開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明確提出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實現的主要目標,其中第一條就是:“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我們要深刻理解這一首要目標的豐富內涵,確保“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笆濉睍r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奮力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有力有效應對風險挑戰,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的大臺階,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但必須清醒看到,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尚未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發展仍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笆奈濉睍r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基本國情、立足最大實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只有一以貫之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才能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是實現我國經濟行穩致遠的必由之路!笆濉睍r期,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深化改革創新,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質量效益逐步提高。2016—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6.6%,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3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超過16%;全員勞動生產率比2015年提高28.9%;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3.1%。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我國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更加突出。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不夠高,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笆奈濉睍r期,必須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本產出率和全要素生產率,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經濟長期向好基礎,推動經濟由大向強邁進。

促進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國內市場更加強大。我國有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已形成超大規模市場,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十三五”時期,我國積極擴大內需,著力擴大居民消費和有效投資,市場潛能不斷釋放,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42.4%。居民消費升級態勢明顯,2019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27.6%和30.0%,比2015年分別下降2.1和3.0個百分點;國內旅游人數達到60.1億人次,比2015年增長50.2%。投資補短板、強弱項作用持續發揮,2016—2019年高技術產業投資、農業投資、社會領域投資年均分別增長16.0%、15.2%、15.4%。同時也要看到,國內有效需求仍顯不足,居民消費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重點領域投資亟待加強。“十四五”時期,面對國際國內環境深刻變化,要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發揮強大國內市場增長潛力,必須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發展服務消費;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拓展投資空間,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

促進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我國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優化經濟結構、提升創新能力是順利闖關過坎、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關鍵!笆濉睍r期,我國著力調結構促轉型,大力培育壯大新動能,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創新第一動力作用日益凸顯。需求結構優化,2016—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61.1%。產業結構優化,2019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54.3%,比2015年提高3.5個百分點,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創新投入持續增長,2019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2.23%,比2015年提高0.17個百分點,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知識產權產出增長迅猛,2019年專利申請受理量比2015年增長56.5%,居世界首位;2020年我國創新指數位居世界第十四位,比2015年上升15位。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量子科技、超級計算、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等領域捷報頻傳,若干領域實現從跟跑到并跑、領跑的躍升。同時也要看到,經濟循環不暢、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等問題仍然存在。“十四五”時期,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持續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破解制約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問題;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大科技人才培養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促進農業基礎更加穩固、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產業體系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根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十三五”時期,我國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升級發展,產業現代化水平逐步提升。農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2020年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制造業發展優勢鞏固延伸,2019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0年居世界首位,F代服務業快速發展,2019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1.7%、8.7%,明顯高于服務業整體增速。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產業總體大而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問題還比較突出。“十四五”時期,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補短板、鍛長板,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大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持續推進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不斷提升產業體系完備性和現代化水平,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促進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統籌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對于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十三五”時期,我國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切實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0.6%,比2015年末提高4.5個百分點。東中西和東北“四大板塊”聯動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有序推進,區域發展格局不斷優化。綠色發展成效顯著,2019年天然氣、水電、風電、核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比2015年提高5.6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3.1%。同時也要看到,城鄉區域發展仍不平衡,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有待提升!笆奈濉睍r期,必須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構建高質量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努力建設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促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發展的根本目的!笆濉睍r期,我國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逐步健全,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加快構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2019年,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提升至第三十一位;截至2020年6月末,登記在冊的市場主體突破1.3億戶。2019年,具有創新潛能的獨角獸企業總數居世界第二,“三新”經濟增加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3%。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2019年末,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2016—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5%,快于同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速;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存在的體制性結構性障礙仍未完全消除,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還有短板弱項!笆奈濉睍r期,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新的戰略方向
回升、趨穩、向好 從半年報看西南五省份經濟發展新動能
2019年全年經濟發展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
各地2020經濟發展路徑:擴投資、加快創新、扶持民企
從“十二五”到“十三五”:四組數定中國經濟發展之信
從稅收大數據看中國經濟“蝶變”
三大戰略給力中國經濟
習近平: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