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宏觀經濟 >> 正文
人民時評:強化監管 為數字經濟護航
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2020/11/26 21:08:11 用手機瀏覽



 


     加強網絡交易監管,既是維護各方主體合法權益的需要,也關系數字經濟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

付費追劇,直播間下單,在線購買家政服務……近年來,網絡交易形態日益豐富,為消費者帶來極大便利,也催生數字經濟新業態不斷涌現。

一組數據引人矚目: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億,占全球網民的1/5;網絡零售用戶規模達7.49億,已連續7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8.05億,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連續3年居全球首位……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數字經濟潛能無限,力量正在彰顯。

以智能終端為載體,各類軟件將社會經濟活動投映到“云”端。比如,扶貧產品從田間地頭“飛入”千家萬戶,助力百姓美好生活。今年以來,從推動農產品(6.710, -0.12, -1.76%)上行、帶動消費回流,到促進服務業創新,線上交易對于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網購所蘊藏的經濟活力和韌性,也吸引著全球目光。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直播間林立成為展區現場一大亮點。各國參展商紛紛加入直播帶貨,以網絡交易為杠桿,撬動中國內需市場釋放巨大潛力,也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動能。

網絡交易的迅猛發展,也伴生著一些新的問題。以直播電商為例,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擔心商品質量沒有保障”和“擔心售后問題”是消費者兩大主要顧慮。在網絡空間,消費信息紛繁蕪雜、嚴重超載,成為新的“信息污染”;流量造假、夸大宣傳、自動續費等“消費陷阱”誤導消費行為,損害用戶利益;刷單、刷評、強迫商家在平臺間“二選一”等不正當競爭手段,挑戰商業規則,制約電商平臺的良性發展。

伴隨網絡交易范圍擴大、交易場景和品類增多,交易背后的創意設計、生產運營、售后保障等各環節也亟待規范。當生鮮食品、醫藥用品、科技產品等進入網絡交易空間,網絡交易監管就不僅限于市場監管范疇,還與食品安全、藥品監督、知識產權保護、個人信息保護等管理領域出現交叉。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深度融入社會經濟生活的今天,網絡生態也折射著一個社會的營商環境質量、誠信建設水平和商業文明程度,加強網絡交易治理十分必要。

多措并舉、強化監管,才能讓網絡交易行穩致遠。近年來,適應網絡消費新趨勢、新特點,電子商務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出臺,網絡交易法治保障不斷完善,為進一步規范網絡交易活動、維護網絡經濟秩序提供了法律依據。不久前公布的《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將網絡社交、直播帶貨、自動續費等納入監管范疇,體現了包容審慎的監管原則。與此同時,針對傳統監管手段下違法行為發現難、取證難、定性難等問題,北京、浙江等一些地方建立網絡交易監管系統、監測平臺,將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應用于市場監管前沿領域,在線實現風險篩查、取證存證、線索移交、信用管理等多種功能。以科技手段賦能監管創新,才能與時俱進強化網絡交易監管。

加強網絡交易監管,既是維護各方主體合法權益的需要,也關系數字經濟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新形勢下,進一步明確平臺、經營者和監管部門等各方責任,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協同治理體系,打造清朗有序的網絡消費環境,才能持續釋放數字經濟新動能,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去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達35.8萬億元 占GDP比重36.2%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