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疫情而變得極其特殊的年份,中國兩大電網公司交出罕見的半年業績。
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主管的中國債券信息網近日披露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的公司債券半年度報告(2020年)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梳理上述報告發現,受新冠疫情及階段性降電費政策影響,今年上半年兩大電網公司的合計凈利潤僅為86.85億元,其中國家電網的凈利潤同比驟降81.37%,南方電網的降幅稍小一些,但同比下滑也超過了60%。
公司債券半年度報告中的數據來自兩家公司半年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均誕生于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下的“廠網分開”,原國家電力公司所屬資產重組后,誕生了兩大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和四大輔業集團。
數據顯示,上半年,經營區域覆蓋26個省份的國家電網的凈利潤僅為56.63億元,相較于上年同期的304.47億元,同比下滑81.37%;營業收入1.186萬億元,同比降低4.9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1215.37億元,同比下滑47.28%。
報告稱,作為全球最大公用事業企業,國家電網公司在中國輸配售電行業占有絕對優勢地位。經營模式為:對于居民、農業和不參與市場化交易的用戶,公司按照政府出臺的目錄電價獲得銷售收入。對于參與市場的工商業用戶,其銷售電價通過“市場價+核定輸配電價+政府基金及附加”的順加方式形成,公司按此方式形成的銷售電價獲得收入,此經營模式仍在轉變過程中。
國家電網在報告中解釋說,上半年利潤總額、凈利潤、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分別減少73.43%、81.37%、83.44%,主要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及階段性降價政策影響,隨著國內疫情形勢好轉、全社會復工復產加快、售電量恢復,公司提質增效舉措實施,公司利潤下滑態勢將逐步得到緩解;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較上年同期減少47.28%,主要原因是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減少。
受疫情沖擊,今年一季度國內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6.5%,創近10年來用電量季度增速新低。售電量下滑疊加執行階段性降低用電成本政策,國家電網公司出現了近10年來的首次一季度虧損:凈利潤同比下降106%,凈虧損9.255億元。隨著國內疫情受控及復工復產全面推進,該公司4月份開始扭虧,1-4月凈利潤0.5億元。據此計算,國家電網5月、6月的月均凈利潤超過28億元。
所謂階段性降低用電成本,指的是復工復產全面啟動后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電費打九五折的政策。國家發改委今年2月發出通知,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通知明確,自2020年2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階段性降低除高耗能行業用戶外的,現執行一般工商業及其它電價、大工業電價的電力用戶用電成本。電網企業在計收上述電力用戶(含已參與市場交易用戶)電費時,統一按原到戶電價水平的95%結算。今年兩會期間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上述降電費政策延長至年底。
經營范圍覆蓋南方五省份的南方電網公司,利潤下滑同樣是上述因素所致。
公司債券半年度報告顯示,南方電網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2543.43億元,同比下降3.18%;凈利潤30.22億元,同比下滑61.5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30億元,同比下降67.3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同比下降41.11%。上述驟降指標變動的原因皆為“因為2020年疫情影響,同時嚴格落實國家階段性降低用電成本支持政策!
兩大電網曾披露,政策性降電費延續至年底后,預計總計降低用戶用電成本超過1100億元。在積極響應政策的同時,兩大電網也曾明確表示,減免電費是“自掏腰包”,比如國家電網稱,“階段性降低用電成本政策涉及的所有減免電費,不向發電企業等上游企業傳導,不向代收的政府性基金分攤。”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在今年7月底發布的報告中提出,上半年全國電力供應業輸配電業務整體虧損,省級電網企業虧損面接近70%,建議多渠道籌措降價資金來源,特別是多方籌措下半年執行工商業電價降5%的資金來源。中電聯還建議,明確交叉補貼主體,單列交叉補貼標準,變“暗補”為“明補”,將交叉補貼納入輸配電價,解決電價交叉補貼問題。
盡管利潤大幅縮水,但在加碼新基建的大背景下,國家電網公司年內調增年度固定資產投資額,較年初計劃調增約10%至4600億元,重點向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數字基礎設施等領域傾斜。
前述報告還顯示,2020年上半年,國家電網公司的資本支出約為1760.06億元,“未來公司計劃繼續進行較大規模資本投入,主要用于國內電力輸配工程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