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二季度GDP同比增長3.2%,意味著這一指標在一季度短暫滑入負增長區間后迅速轉正。此前,市場預期二季度GDP增長2.5%。
經濟復蘇大超機構預期
今年第一季度,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GDP同比增速為-6.8%。但僅僅第二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就大幅度拉升10個百分點,比各界預料的更早轉正。二季度3.2%的增速,也大超機構2.5%的預期。
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7月16日上午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稱:“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逐步克服了疫情沖擊帶來的不利影響,實現逐步復蘇。”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則分析稱,二季度我國GDP增長速度快速反彈,首先是因為疫情控制非常成功,其次是因為政策支持的力度特別大。
在二季度GDP實現超預期增長的背景下,各界對今年三、四季度我國GDP繼續維持大幅度回升態勢的預期也不斷增強。劉愛華在發布會上回應:“從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各個經濟指標回升情況看,下半年經濟的持續恢復是有支撐的!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楊暢對記者表示,展望三季度,經濟增長向上修復的態勢比較明顯。一方面,各主要經濟體已經出現經濟修復跡象,對于中國出口的拉動作用有望進一步顯現;另一方面,國內防疫進入常態化,經濟修復到潛在增長水平的態勢比較明顯。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修復到4%~5%。
工業強勁是首要推動力
記者注意到,今年4月以來,工業生產表現持續強勁是經濟復蘇首要推動力。
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看,今年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4.8%,增速創下年內新高,連續3個月增長。結合整個二季度的規上工業增加值來看,4~6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全部處于同比正增長狀態,這也與二季度GDP增速轉正的趨勢相吻合。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分析稱,二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速逐月回升,6月份上升至4.8%。在微觀層面,6月份發電量增速繼續回升,各主要工業品產量增速漲多跌少,水泥產量保持穩定,而粗鋼、化纖、汽車產量繼續上升。二季度工業生產拾級而上,對經濟復蘇功不可沒。
楊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6月數據反映工業生產向上修復態勢明顯。其中鋼鐵、水泥增速仍然較高,對應下游基建和房地產需求仍然相對較旺。
調查失業率連降兩月
今年上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就業形勢造成比較明顯的影響。最新數據顯示,疫情對就業的影響已經處于逐漸消退的階段。
從調查失業率來看,今年6月,該數據為5.7%,是連續第二個月下降。7月16日上午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劉愛華則披露了更多當前我國就業狀況的統計數據:“近幾個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逐月有所回落,6月份為5.7%,從我們統計的勞動參與率來看,也基本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比去年同期略低0.5個百分點。大家比較關注的疫情期間在職未上班的比重也持續降低,6月份已經下降到0.8%,與去年基本持平!
不過,在總體就業數據逐步好轉的同時,部分群體的就業狀況還沒有得到明顯改觀,需要給予高度關注。劉愛華介紹,目前大學生失業率創同期新高,受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招聘需求下降,求職面試都受到一定限制。
從勞動力調查數據來看,6月份,全國20~24歲大專及以上人員,這部分人群主要是新畢業大學生,調查失業率達到19.3%。比5月份上升2.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上升3.9個百分點。
姜超指出,以往服務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但疫情對服務業和消費的影響明顯大于工業,且目前仍未完全消退。因此,預計在就業尚未出現明顯改善的情況下,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加快落地,貨幣政策也不會收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