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今天(3日)發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
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達35.8萬億元
《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6.2%。
專家指出,近年來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總體上,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張、貢獻不斷增強。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 余曉暉:2019年我們中國的數字經濟增長是15.6%,應該還是體現保持一個快速增長的勢頭。這也反映了整個中國的實體經濟,各個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速度正在逐步加快。
2019年我國服務業、工業、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37.8%、19.5%和8.2%,數字產業化正穩步發展。從規模上看,2019年數字產業化增加值達7.1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從結構上看,數字產業結構持續軟化,軟件業和互聯網行業占比持續提升,數據集成、平臺賦能成為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關鍵。
據了解,我國已形成較為完整的數據供應鏈,在數據采集、數據標注、時序數據庫管理、數據存儲、商業智能處理、數據挖掘和分析、數據安全、數據交換等各環節形成了數據產業體系,數據管理和數據應用能力不斷提升。
數字經濟推動傳統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專家指出,數字經濟能夠減少信息流動障礙,加速資源要素跨產業、跨區域合理流動。
技術應用從側重消費環節轉向更加側重生產環節,傳統產業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數字經濟正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
目前,工業數字化程度雖然還比不上服務業,但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需要投入巨大的科研成本。占廣東企業總規模近95%的中小企業普遍面臨這種數字化改造成本高的難題,工業云平臺為這些企業給出了“花小錢辦大事”的解決方案。這種平臺相當于一個在線云操作系統,企業只需支付相對較低的使用費,就可以將基礎系統、管理及業務數據通過網絡部署到云端。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廣州分院副院長 王洪嶺:以前我們是要購買一個軟件,而且要把它裝在本地,但現在這些都不需要了。你只要有一個(網絡)賬號,有一個網線連接起來,就能實現這些服務了。實際上大大降低了中小企業這樣一個數字化改造的成本。
據了解,許多企業還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把市場需求直接反饋到生產環節,用柔性生產應對市場變化。一些工業云平臺搭建了疫情防控供需對接平臺,利用平臺上數百家企業數據,同時對接供給側與需求側,幫助企業轉產。目前,廣東正大力增強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能力,完善配套支撐產業鏈。據了解,到2022年,廣東將培育30個產業集群工業互聯數字化轉型試點,形成20個特定領域(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