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宏觀經濟 >> 正文
國家統計局:完成全年目標信心沒變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時間:2020/3/17 19:38:00 用手機瀏覽



3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0年1~2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各項數據。在疫情影響下,反映投資、消費、工業運行狀況的三大重要指標均出現下滑,而且降幅都超過了兩位數。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16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1至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沖擊。但綜合看,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它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內在向上的發展勢頭。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短期來看總體是可控的,中國1~2月份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完成全年目標的信心沒有改變。

超大規模經濟優勢沒變

從最新發布的前兩個月經濟運行數據看,下行態勢明顯!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剑2020年1~2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全部創下有數據以來(2012年起社零數據1~2月合計;2013年起工業、投資數據1~2月合計)的歷史最低水平。

中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梁中華分析指出:盡管今年專項債額度提前下達,但疫情暴發后復工全面延遲,短期來看,基建投資“不差錢”,缺的是施工時間。

雖然疫情對經濟沖擊的確較大,但在不少關鍵指標和重點數據的表現上,依然顯示出中國經濟擁有強勁韌性。

在近幾年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推動力”——消費數據的表現方面,雖然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超過20%,但總額仍有5.2萬億元之巨。這意味著,盡管受到交通中斷、零售網點關閉等因素的影響,但居民基本消費需求還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

而在各項零售消費中,通過網上進行的消費還呈現出了“逆勢增長”的態勢,顯示出疫情高峰期居民消費需求很大程度上通過網絡渠道得以滿足。數據顯示,1~2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同比增長3.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5%,也創下有數據以來的新高。

在生產端,最新公布的1~2月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數據顯示,乙烯、平板玻璃、粗鋼等多種重要原材料仍舊保持產量同比正增長態勢。原材料生產的穩定,也意味著中國經濟運行的“上游”受到疫情沖擊的影響相對較小,經濟運行的“基本盤”繼續保持穩固。

毛盛勇介紹,疫情防控期間,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生產沒有中斷,保持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從五個角度出發,中國1~2月份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第一,生產需求體量可觀,超大規模經濟的優勢沒有改變。第二,基礎工業和防疫物資保障有力,強大的經濟發展韌性沒有改變。第三,生活必需品和公用事業品供應充足,供求關系總體平衡沒有改變。第四,互聯網經濟發展良好,新動能較快成長的態勢沒有改變。第五,宏觀調控對沖政策有力有為,完成全年目標的信心沒有改變。

專家:適度擴大國內總需求

在1~2月經濟數據明顯下行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的整體表現面臨較大壓力,3月份經濟數據是否能在前兩月基礎上出現明顯反彈就顯得至關重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近期陸續披露的一系列先導性指標看,3月份中國經濟企穩存在著不少有利因素。

首先,2月末3月初,國內各類企業復工率均出現明顯提升,大規模的復工為經濟運行盡快恢復正常奠定了基礎。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上旬,已有多個行業復工率超過50%,有些行業復工率甚至超過90%。

其次,各地陸續加碼基建投資,特別是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投資,為經濟盡早企穩提供了重要助推力量。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評論稱,疫情之后,因為出口和消費恢復需要一段時間,一季度GDP增長態勢勢必出現明顯波動。要推動經濟恢復正常軌道,需要通過狠抓以“新基建”為代表的領域,進而通過需求端的率先復蘇,帶動生產端走出困局。 此外,在受疫情沖擊比較大的消費領域,近期一系列針對性扶持措施的出臺也提供了穩定的政策環境。3月13日,國家發改委等23部門發布《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從市場供給、消費升級、消費網絡、消費生態、消費能力、消費環境等六方面提出19條舉措,促進消費擴容提質。近日,不少地方更是提出要發放“消費券”鼓勵消費,一些城市的消費券發放工作已經開始。

針對一季度經濟整體表現是否會繼續下行的問題,毛盛勇在發布會上回應稱,在整個一季度里,3月份經濟總量的比重占到約40%,3月份情況會明顯比1~2月份要好。

由于目前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流行的態勢依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下一階段中國經濟運行在外需層面依然受到比較嚴峻的挑戰。對此,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負責人楊暢分析認為,未來財政政策有望進一步發力,“收”的方面存在定向減稅降費的可能,“支”的方面存在向容納就業的主要行業加大支出的可能。此外,制造業、建筑業是容納就業的主力,尤其是大量農民工被制造業和建筑業吸納,未來政策在這方面的支持力度有望加大。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指出,目前海外累計確診病例數已經超過了國內,而且有加速趨勢,這也加劇了當前和未來總需求的不確定性。為此,在疫情防控得力、物流運輸和人員返程問題逐步解決后,適度擴大國內總需求,扭轉企業部門對總需求的悲觀預期是非常重要的,這決定了后續工業生產反彈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11月國民經濟主要指標超預期 經濟企穩信號增強
28省曬前三季度成績單:北京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破5萬
8月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怎么看待上半年經濟增長7%:基礎堅實的中高速增長
國家統計局:辯證的看待國民經濟頭兩個月穩中趨緩
今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
一季度國民經濟開局平穩 總體良好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