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減污降碳以技術創新謀出路 | 08-10 |
目前,鋼鐵工業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是我國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業行業。在“雙碳”目標下,減污降碳成為鋼鐵工業的主旋律。 不過,在近日召開的2021(第十二屆)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上,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總工程師李新創坦言,“‘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對鋼鐵總量需求仍將保持較高規模,在鋼鐵生產總體規模難以大幅下降的背景下,總量降碳空間非常有限,結構減污降碳仍需…… |
有寧德時代還不夠?消息稱比亞迪或有望向特斯拉供應刀 | 08-09 |
據快科技消息,8月5日下午,有報道稱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比亞迪即將于明年第二季度向特斯拉供應“刀片電池”。目前搭載比亞迪“刀片電池”的特斯拉車型已經進入Type C測試階段。 早在2020年2月,寧德時代就與特斯拉簽訂協議,于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間向特斯拉供應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2021年6月,寧德時代再次與特斯拉簽署協議,動力電池供應期延長至2025年12月。 2…… |
鹽湖提鋰:電池級“鋰”想成真 世界級產業基地呼之欲出 | 08-09 |
伴隨*ST鹽湖恢復上市公告的發布,鹽湖提鋰板塊再次受到資本市場密切關注。全球已查明的鋰資源儲量為8600萬噸,而我國已探明的鹽湖鋰資源大部分“藏”于青海鹽湖之中。 在資本涌入、各大廠商加緊布局的背后,的稀缺性。處于風口浪尖的“鹽湖提鋰”真準備好了嗎?日前,記者在青海省柴達木盆地鹽湖企業走訪發現,當地應用鹽湖提鋰技術生產碳酸鋰已達到“電池級”水平,業內認為,青海鹽湖鋰產業產能逐步釋…… |
硅料報價繼續回落,中下游止跌需求回暖 | 08-06 |
本周硅料報價高位回調,價格區間不斷縮小。進入8月,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開始洽談新一輪訂單價格。按照本周的成交情況來看,硅料價格有所支撐,上下游膠著狀態明顯。在硅片產能不斷釋放的局面下,目前部分料企尚未有庫存壓力,8月份訂單簽訂完畢,硅料供應或將繼續吃緊,硅料企業不愿輕易降價。小部分料企有輕微的庫存壓力,為盡快讓訂單落地,讓價明顯。根據整體成交訂單來看,硅料整體成交價格略微下滑,跌幅在…… |
[組圖]《全球氫能觀察2021》系列研報之四:全球氫能應 | 08-06 |
隨著全球產業技術快速發展,氫能應用正從化工原料向交通、建筑及儲能領域快速滲透,未來還將在氫冶金、綠氫化工、氫儲能、混合能源系統、智慧能源系統中得到全面應用。根據國際能源署可持續發展情景預測,到2030年,全球氫能終端應用對氫氣的需求預計將達到9000萬噸左右,如此龐大的氫能需求,如何在世界各領域內更為有效的運用,又有哪些應用能從綜合成本、碳減排、需求競爭力等因素中脫穎而出?本篇將…… |
經濟日報:“去煤電”不宜盲目一刀切 | 08-06 |
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減碳轉型,有助于早日實現“雙碳”目標。但更要看到煤電仍是目前最可靠的電力能源,而且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煤電仍是最主要的調峰電源,在維護電力安全和托底保供方面將起到“壓艙石”作用。一份公開文件,讓古城西安沖上熱搜。西安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關于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 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決定》中…… |
經濟日報:“去煤電”不宜盲目一刀切 | 08-02 |
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減碳轉型,有助于早日實現“雙碳”目標。但更要看到煤電仍是目前最可靠的電力能源,而且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煤電仍是最主要的調峰電源,在維護電力安全和托底保供方面將起到“壓艙石”作用。 一份公開文件,讓古城西安沖上熱搜。西安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關于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 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決…… |
多維約束下煤電企業發展思路探討 | 07-27 |
多維約束下煤電企業發展思路探討 當前,全球能源轉型往縱深推進,多個國家陸續更新并發布了“棄煤”時間表。已有諸多學者論證了中國燃煤電廠退出的可行性,同時政策層面也明確了下一步煤電行業的發展方向。今年3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提出“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 |
燃料電池發展趨勢是什么?中國技術大牛在Nature發文揭 | 07-26 |
為什么提升燃料電池的功率密度至關重要?首先,提升燃料電池的功率密度能夠減小電堆體積,減低制造成本。 (來源:微信公眾號“香橙會研究院” ID:xch-club 作者:黃振宇) 另外,提升燃料電池的功率密度即意味著提升其性能,這可以降低運行成本。日本的NEDO(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 |
碳市場“開張”,影響電價嗎 | 07-26 |
日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隨著超過2200家發電企業被納入重點排放單位名單,我國一躍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在喜迎碳市場“開張”的同時,社會上也有一些擔心。比如,碳交易價格如何?會否增加發電行業成本?會否引發居民電價上漲?對此,經濟日報記者進行了采訪。碳價將逐步提高目前,國際上對碳定價主要有兩種方式,分別是碳稅和碳市場。碳稅屬于行政命令,政府對企業強制征收,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