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天然氣是成熟的“負碳排放”能源,在有效增加可再生清潔能源供給的同時,兼具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改善土壤地力和治理農業污染等多重屬性,在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環保高壓態勢和天然氣需求持續增長背景下,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政府和業界關注。
低迷已久的生物天然氣產業近期迎來利好。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聯合出臺的《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已經正式下發。在政策利好下,生物天然氣產業能否迎來春天?
生物天然氣,是以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等有機物為原料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經凈化提純后與常規天然氣成分、熱值等基本一致的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燃氣。
據專家介紹,生物天然氣是目前唯一成熟的“負碳排放”能源,在有效增加可再生清潔能源供給的同時,兼具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改善土壤地力和治理農業污染等多重屬性,在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環保高壓態勢和天然氣需求持續增長背景下,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政府和業界關注。
根據《指導意見》提出的規劃目標,到2025年,生物天然氣具備一定規模,形成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燃氣新興產業,生物天然氣年產量超過100億立方米。到2030年,生物天然氣實現穩步發展。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生物天然氣年產量超過200億立方米,占國內天然氣產量一定比重。
相比2019年初發布的征求意見稿,正式發布的《指導意見》取消了生物天然氣2020年發展目標,并將2025年的發展目標由征求意見稿的150億立方米調整到100億立方,2030年的目標由300億立方米調整到200億立方米。
在業內人士看來,調低目標與過去10年來生物天然氣發展緩慢不無關系。
根據生物質能產業促進會數據,從2014年開始,農業部和發改委推動大型沼氣轉型升級工作,嘗試推進一批大型沼氣工程和生物天然氣工程開發建設。2015-2017年,國家連續三年以投資補貼方式支持規;锾烊粴夤こ探ㄔO,相關支持工程數量累計達到63個。截至2017年底,建成項目較少,僅有5個項目實現商業化運營,年產氣量約為5760萬立方米。
行業發展緩慢,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吧锾烊粴猓且粋新名詞,其原始的業態就是沼氣!鞭r業農村部生態能源總站首席專家李景明說,正因如此,此前國家財稅優惠政策,資源綜合節約,增值稅即征即退的政策優惠,多未覆蓋生物天然氣,但有沼氣。
業內人士反映,此前對于生物天然氣工程的前端補貼政策,導致騙補現象時有發生,對生物天然氣產業的發展也未起到應有的推動作用。除了政策層面的因素,目前中國的生物天然氣終端市場體系尚有待拓展和完善,投資主體不多,投產項目較少,尚未形成專業化一體化投資建設運行管理服務體系和成熟的商業化市場環境,項目盈利水平不足。
同時,生物天然氣涉及能源、發改委、財政、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住建等部門,存在多部門分而治之“多龍治水”等現象,政策協調難度較大,這也阻礙了生物天然氣產業的發展。
“《指導意見》將是今后一段時間指導我國生物天然氣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產業的起步和有序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生物質能產業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張大勇說!岸嗖课摵习l文,更有利于后續配套政策的落地,使政策的執行效能大幅提升,避免以往的‘政出多門,相互掣肘’現象發生!睆埓笥抡f,一句話,在政策層面,國家支持生物天然氣產業發展的大門已經敞開。
我國生物天然氣資源豐富,每年可收集農作物秸稈量近9億噸,規;笄蒺B殖場每年產生污糞20.5億噸,年產出餐廚垃圾2.5億噸。
據中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所在的研究團隊估測,我國生物天然氣中長期有年產4000億立方米的潛力,相當于2018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的1.4倍,中近期也有每年2000億立方米的生產能力。對于生物天然氣生產潛力的估測,在業內有眾多不同版本,數據差異較大,但年產生物質天然氣潛力在500億立方米以上是基本共識。
“從生物天然氣的概念產生到今天大約10年時間,國家2015年正式明確生物天然氣是沼氣產業的轉型升級方向,到今天不過4年時間!笔罕硎,應該說產業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從目前已經運行的生物天然氣項目來看,中廣核集團的新疆呼圖壁項目和河北衡水項目,表現較為突出,具有一定示范意義。前者是國內首個建成投產的生物天然氣項目,后者是全國也是亞洲最大的生物天然氣項目。
衡水項目于2017年建成并投入運營,每年可處理玉米秸稈15萬噸、畜禽糞便15萬噸、酒糟16萬噸。衡水項目可年產生物天然氣3300萬立方米、固液態生物有機肥20萬噸,生產的天然氣每年可代替標煤4.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2萬噸。項目投運至今,實現了全年連續、穩定、安全運行。
“生物天然氣規模化生產的技術已基本突破,產業發展也已具備一定基礎! 中廣核節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閆衛疆告訴記者。
張大勇表示,國家應盡快推出一批規;锾烊粴馐痉俄椖。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逐步出臺或完善氣價與有機肥后端補貼政策、財稅優惠政策、行業標準、產業監管等系列配套政策。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生物天然氣產業正處于發展機遇期,符合國家政策方向,市場空間很大。但未來中國生物天然氣產業能否突圍,既要靠業界自身的努力,也期待國家相關政策能進一步完善,并順利落地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