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人物觀點 >> 正文
仇保興:關于中國綠色建筑發展前景及對策建議
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2011-1-6 17:44:03 用手機瀏覽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認為在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面前,綠色建筑是最重要的應對領域;在實現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目標的征途上,綠色建筑肩負重任;在建設低碳生態城市的進程中,綠色建筑將作出重大貢獻。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為推廣綠色建筑所做的一切努力,將無愧于現在,也必將無愧于后人。

  能源消耗的3大板塊分別是工業、交通和建筑。從世界平均水平來看,能源消耗結構中工業占37.7%,交通為29.5%,建筑為32.8%;而目前我國建筑能耗占26%,交通能耗為10%,工業占60%至70%。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工業能耗占比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將會降到三分之一左右,而建筑和交通能耗將會進一步上升。歐盟的測算標準表明,建筑全過程對全球資源和環境的影響,資源消耗方面:能源為50%,水資源為42%,原材料為50%,耕地為48%;污染方面:空氣污染為50%,溫室氣體排放為42%,水污染為50%,固體廢物為48%,氟氯化物為50%。可以看出,建筑全過程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和能源,產生了等量的污染和排放。由此可見,建筑節能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主戰場之一。綠色建筑因其具有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保的“四節一環!碧卣,是當前節能減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綠色建筑在節能減排的同時,對減少室內外污染,保護環境,改善居住舒適性、健康性和安全性具有現實意義。發展綠色建筑,也是我國實現節能減排莊嚴承諾的重要抓手。

  一、我國發展綠色建筑的前景和優勢

  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時期,建筑存量大、新建建筑多,地理氣候特征多樣化,加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建筑文化,發展綠色建筑具有巨大的潛力和獨特的優勢。

  1、建筑節能潛力巨大。我國既有建筑達400多億平方米,同時每年新建16億至20億平方米。我國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如果達到同樣的室內舒適度,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同等氣候條件發達國家的2至3倍。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節能減排潛力巨大!笆晃濉逼陂g,建筑節能承擔了我國全部節能任務的20%。如果切實執行50%的節能標準,局部地方執行65%的節能標準,那么,到2020年就能每年節約3.54億噸標準煤,占同期國家節能目標任務的30.7%。綠色建筑在實現建筑節能的同時,可為用戶提供一個舒適健康安全的室內環境,代表著世界建筑的發展趨勢,前景十分廣闊。然而,截至2010年11月底,我國已獲得綠色建筑星級能效標識的建筑項目僅85個,在既有建筑中所占比重極低。推行綠色建筑已成為當前建筑節能工作中最緊迫的任務之一。

  2、發展綠色建筑比較效益高。據測算,達到同樣的節能效率,建筑比工業投入少。此外,我國實施建筑節能和發展綠色建筑的成本相對歐美等發達國家要低得多,而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因此,我國發展綠色建筑的比較優勢更為明顯。

  3、綠色建筑技術相對成熟。歐盟學者針對80項減少建筑溫室氣體排放技術的調查結果表明,就投入和節能效益而言,高能效照明技術是幾乎所有國家建筑物溫室氣體減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節能量而言,改進寒冷氣候區的隔熱和分區供暖系統,實行分戶供熱計量,在溫暖氣候區提高制冷和通風能效,注重遮陽、自然通風、隔熱措施,以及改進發展中國家炊事爐灶等,均是有效的節能措施;高能效比的設備、太陽能熱水裝置、節能型家用電器和能源管理體系等,均是成熟的建筑節能技術。從“十五”開始,我國就組織實施了“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城鎮人居環境改善與保障關鍵技術研究”等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在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建筑環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在逐步推廣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4、我國傳統建筑文化有利于推行綠色建筑。我國從南到北,有一大批與地域氣候相適應的建筑,如安徽的民居、陜西的窯洞,都具有巧妙利用通風、淺層地熱能實現冬暖夏涼的特征。南方的一些園林建筑,更是師法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態建筑。中國園林在形態上是自然的縮影、建筑物的延伸,園林在建筑中,建筑在園林中,是共生的:西面的墻上爬滿了藤蔓,遮擋了烈日;正廳外開辟了花園、草坪,南側種了落葉型的樹木,冬天落葉后陽光可照射進來,夏天樹葉長出來又能遮陽。這樣的設計非常巧妙,既賞心悅目,又調節氣候。所以,我國的建筑文化傳統為綠色建筑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綠色建筑四原則

  1、采用適用技術。很多人認為綠色建筑一定是昂貴的建筑,采用了當今最先進、最復雜的建筑科技和建筑材料。這是一種對綠色建筑的認識誤區。事實上,綠色建筑應盡可能地采用適用技術和降低能源消耗的構造。目前,已有不少低成本、簡便且適用性強的成熟技術可應用于綠色建筑,如自然通風、遮陽、建筑墻體保溫、建筑立面綠化和屋頂綠化等。我國傳統建筑也有很多很好的例子,根據所在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有意識地利用風能、太陽能,來達到節能和生態化的目的。

  2、實行全壽命周期評測。從建材的生產到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這一過程動用了最大份額的地球能源并產生了相應的廢氣、廢料。因此,綠色建筑不僅體現在建筑設計和建造過程中,還應關注建筑運營中的節能減排和建筑壽命終結后的循環利用等問題。

  3、營造健康環保的室內環境。在國外,從上世紀70年代的建筑節能逐漸發展過渡為90年代的綠色建筑,發達國家進行了兩次改造,造成了巨大浪費。而我們國家則是一步就跨越到綠色建筑——將居住人的健康、人與人的和諧,與建筑的節能、節材、節水、節地并列。發展綠色建筑不僅能使建筑能耗大為減少,而且帶來健康、生態環保的室內環境,使在綠色建筑里的人接受并熱愛這樣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有利于保持身體健康和激發工作熱情,由此發揮更大的生產潛力和創新潛力。

  4、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筑是能源使用的載體,我們現在可以通過現代技術,將太陽能、風能、地熱能、電梯下降的勢能以及人活動產生的熱能等都收集起來,使建筑也可以是一個能源的發生器,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仇保興:國內智慧城市建設長期被概念所誤導
住建部稱智慧城市建設相關投資或將超4400億
數據顯示我國中央空調節能達標不足一成
李永基:綠色建筑并非只追求節能減排
徐德龍:發展節能建筑 開啟綠色生活
政策利好密集出臺 過萬億建筑節能市場受追捧
仇保興:大規模推進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時機成熟
我國將推出系列政策加大對綠色建筑支持力度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