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李佐軍在2010中國房地產業與市政工程建設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十二五”前期我們肯定要經歷一個比較困難的調整的過程,那么后期我們將迎來一輪新的發展的機遇。企業在這么一種新的形勢下應該怎么辦呢?我認為有以下八個方面的對策:
對策一:要抓住新機遇,抓住這么三個方面的機遇。一個是國際產業轉移和國際產業重組給我們帶來的新機遇;二是這場危機也正在醞釀著一場新的世界范圍的技術革命和突破,主要是節能環保、還有新能源、低碳等方面的技術,那么這些新技術的突破為我們發展新的產業和產品提供新的服務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機遇;三是“十二五”規劃中特別強調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帶來的新機遇。
對策二:要迎接新挑戰。在“十二五”時期甚至更長的時期,我們國家正在迎來一個高成本的時代,一個是土地高成本;第二個是房價高成本;第三個是原材料的高成本;第四個是能源高成本;第五個是環保高成本;第六是人才高成本;第七個是勞動力高成本;第八個是資金高成本;第九個是知識產權高成本上升;第十是制度、交易高成本。我們在今后一段時間面臨這么一個高成本時代的巨大挑戰。
對策三:要找準新定位,要找準目標客戶,根據目標的需求來設計我們的新產品、新服務,尋找自己新的盈利模式、營銷渠道等等。
對策四:要開拓新的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第一個是新能源產業,第二個是節能環保產業,第三個是新一代IT產業,第四個是綠色制造業,第五個是文化創意產業、現代傳媒產業、教育培訓產業,第六個是生物醫藥醫療保健行業,第七是金融物流等生產型服務業。
對策五:尋找我們的新競爭力。我們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或者低碳發展,這個概念不僅僅是三低的問題,還要有一高,就是高效率和高效益,高效率、高效益是來自于技術進步的很多方面,所以要尋找這種新的競爭力,不僅僅是二氧化碳降低就行了的。
對策六:開拓新市場。
對策七:塑造新品牌,最重要的新品牌是我們要適應低碳、綠色、節能減排的要求,我們要在這個方面樹立自己獨特的品牌,承擔自己獨特的社會責任。
對策八:探索新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