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人物觀點 >> 正文
潘家華:“碳預算方案”構建未來氣候制度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10-12-24 12:53:32 用手機瀏覽

  2010年2月23日晚,潘家華出現在了《新聞聯播》中:坐在薄熙來旁的他侃侃而談,對面的胡錦濤總書記不時低頭記錄。這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中,潘家華向大家講解有關實現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問題。

  10個月后,埋在資料堆中的潘家華不停地接著各種電話,幾乎都與“碳”有關。這位中國氣候變化領域的頂級專家最終不得不關機,才使采訪進行下去。

  今年10月,他出席了在天津舉行的“基礎四國”第五次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并主持了“碳預算方案與碳公平”邊會。國際普遍認為,在哥本哈根會議沒有對2010年的談判作出安排,導致氣候談判比較被動的情況下,天津談判為坎昆會議的成功舉辦創造了良好條件。

  2008年,在波茲南氣候變化會議中,潘家華第一次向世界介紹了基于“碳公平”原則的構建未來國際氣候制度的“碳預算”方案。

  根據該方案,1900~2050年間全球碳預算大約為年人均2.33噸,排放量超出預算的發達國家,以支付轉移和累進碳稅等方式交換發展中國家排放額度的盈余。同時,方案中提出的保障基本生存需求、累進碳稅、存量流量等重要元素對打破國際氣候談判僵局,建立公平合理秩序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潘家華曾任聯合國能源與環境顧問,并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任職,當年他曾提出:碳的排放權中的基本需求屬于人權,不可轉讓。一經提出,迅速在國際上引起廣泛關注。美國州長議員組成的訪華團曾點名要見潘家華,請其介紹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情況。

  在潘家華的努力下,首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注冊的中國學術研究性NGO組織成立,并前后四次參與締約方會議,推出研究成果,宣傳中國低碳政策和行動。

  這位劍橋大學環境經濟學博士深知,若不進入發達國家的話語體系,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訴求即便再合情合理,也很難令西方接受。在他看來,唯一的辦法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潘家華在國際會議上用西方經濟學中的福利分析舉例:當人饑餓時第一個面包的福利最大,隨后逐個遞減,盡管面包的價格一樣,但后面的面包就沒有價值。美國人均碳的排放量為20噸,目前已處于“吃飽”階段,而發展中國家連生存問題都沒解決!坝《热司1.3噸碳,如果每個國家排標準都減排一噸的話,印度只剩下0.3噸,還怎么生存呢?”潘家華想要以此證明,發達國家在碳排放上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但事實上,在潘家華看來,“碳預算方案”也并不是一個特別優惠中國的方案。中國近些年經濟快速發展,目前人均年碳預算已經超過了2.33噸的平均水平,今后可能進一步增加。但據估算,中國歷史和未來的碳預算幾乎剛好平衡,既沒有多余的出讓給發達國家,又不需要向其他國家購買額度。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潘家華:節能減碳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潘家華:政府制定節能減排指標不應該一刀切
清潔發展機制:撬動發展中國家低碳經濟杠桿
王毅:中國恐難承擔8000億潛在節能市場
周強:大力發展碳匯 探索碳排放交易權試點
政協委員倡導低碳生活 培養低碳責任意識
低碳經濟板塊乘勢上揚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正當時
政協副主席陳宗興:低碳經濟促進城市發展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