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據相關數據統計,2009年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從2008年417.3億元增長到587.68億元,同比增速高達為40.83%。其中,合同能源管理(簡稱EPC或EMC)項目投資從2008年116.7億元增長到195.32億元,同比增速為67.37%。預計2010年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產值有望超過700億元,EPC產值達到300億元,未來增速將保持在30%—40%。
目前,隨著財政補貼和獎勵資金制度越來越完善,我國合同能源管理(EPC)今年呈現出爆炸式發展,今年將沉甸了十幾年的EPC推到了高潮,專家稱,EPC這種由服務商提供資金,整合上游技術、中游服務經驗,為下游客戶提供無風險的節能方式的模式,進入市場的機會要比通常的模式快很多,且節能效率高。EPC未來進入高速發展期已成定局。
合同能源管理是發達國家普遍推行、運用市場手段促進節能的服務機制。節能服務公司與用戶簽訂能源管理合同,為用戶提供節能診斷、融資、改造等服務,并以節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資和獲得合理利潤,可大大降低用能單位節能改造的資金和技術風險,充分調動用能單位節能改造的積極性,是行之有效的節能措施。通俗講就是:很多節能設備商生產的節能產品很好,但是銷路打不開。也有很多企業需要做節能,尋求節能設備,但是卻尋找不到好的產品。這就使得供需雙方沒有一個完整有效的對接途徑。而EPC就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合同能源管理在國外運作已經非常成熟。1997年,EPC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世界銀行和全球環境基金共同合作引進中國。直到今年才真正被國家大力推進。之前偶有相關政策出臺,但標準化及實施阻礙一直未能破解。
由于過去的節能項目投資回報周期長,并不能為企業帶來直接收益,不少企業老總不愿意花錢搞節能。因此,推廣節能建筑就特別需要政策的支持,以及良好的商業運作模式。而一種節能新機制“合同能源管理”就此成為了新寵。
今年4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4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拉開了EPC在2010年路演的序幕。
同年6月3日,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的《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則彌補了《意見》中獎勵資金額度規定不明確的缺陷!掇k法》提出,2010年安排中央財政資金20億元,用于支持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的應用。并規定,對節能服務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的節能改造項目給予獎勵。獎勵條件為年節能量100噸標準煤以上(工業節能項目年節能量500噸標準煤以上)、10000噸標準煤以下的項目。獎勵標準為中央財政240元/噸標準煤,地方配套獎勵資金不低于60元/噸標準煤。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