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20日指出,我國節能技術和產品推廣應用不夠。具有自主品牌的節能技術和產品不多,特別是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受制于人,對進口的依賴程度較高。
華建敏在代表執法檢查組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作關于檢查節約能源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時作出上述表述。
為推動節能技術進步,促進節能技術、產品的推廣應用,有關部門發布了三批《國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在煤炭、電力、鋼鐵、機械、交通等11個行業,篩選并推廣了115項重大節能技術。
我國還實施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對消費者購買使用節能燈、節能家電、節能汽車、高效電機等節能產品給予財政補貼。2008年以來,推廣節能燈3.6億支。2009年以來,推廣能效等級1級、2級節能空調2000多萬臺,節能空調市場占有率由5%左右提高到80%以上,主要生產廠家已停止生產能效等級4級和5級的空調。建立了政府優先和強制采購節能產品制度,制定了“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清單”,并對空調、計算機、照明和用水器具實行強制性政府采購。
但檢查發現,一些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如太陽能光伏電池制造等,產品多數用于出口,國外使用這些產品實現了節能減排,我國卻在生產中消耗大量能源資源。由于缺少政策鼓勵措施,節能效果明顯的LED燈等,因市場價格偏高,在國內應用較少。由于對可再生能源建筑和綠色建筑方面的稅收優惠、銀行貸款、用電價格等配套政策不完善,目前建筑使用者、開發商的積極性都不高。
與此同時,我國一些行業能效水平不高,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2009年,我國鉛冶煉綜合能耗高50%以上,乙烯、水泥單位產品能耗分別高60%左右和30%。
為此,報告建議,發揮科技創新對節能的引領支撐作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強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等節能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推廣和產業化應用。加快推進以節能降耗為核心的企業技術改造,鼓勵企業積極采用新工藝、新產品和新材料,推廣成熟的節電節油、可再生資源利用等技術,依靠技術革新和加強管理,深入挖掘節能潛力。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水能、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落實、完善和制定切實有效的財稅政策,大力推廣節能產品和節能技術,在推動節能的同時,把節能環保型新興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報告同時建議,進一步明確推進節約能源科技工作的重點任務,加強節能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開發,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等推進節能,推動節能技術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