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產業動向 >> 正文
太陽能光熱發電已啟動 成本仍是主要障礙
來源:國際金融報 時間:2010-12-21 11:59:54 用手機瀏覽

  從“國內首個光熱發電項目鄂爾多斯50MW工程正式招標”到“亞洲首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在北京延慶興建”,在歷經了多年的蟄伏期后,2010年中國太陽能光熱發電終于邁開了前進的腳步。業內人士表示,光熱發電高調開閘,將與光伏發電形成競爭,成為下一個新興能源投資藍海。

title

  光熱啟動進行時

  皇明太陽能集團技術研發中心熱研發處處長于家伍向記者透露,在北京延慶建設的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電站目前已進入調試階段,約在三四個月之內可以完工。

  據了解,該發電站是亞洲第一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由皇明太陽能集團與中科院、華電集團合作建設,總投資1.2億元,完工后將實現并網發電,它每年的發電量將達到270萬度,相當于1100余噸標準煤產生的電量。

  此外,今年7月,皇明集團、中科院與華電集團還在山東德州建設全球首座屋頂太陽能高溫熱發電站,電站裝機容量為2.5兆瓦,可供約3600個家庭的全年用電,這是國內首座線性菲涅爾式中高溫熱發電站。據于家伍透露,目前該項目已經進入收尾階段。

  雖然國內的光熱發電剛剛起步,但是對于市場嗅覺靈敏的企業來說,無疑已經覺察到了這一新興產業發展的廣闊前景。據悉,由于光熱發電需要達到一定規模,因此占地面積很大,現在不僅是皇明、中海洋等民營企業,包括華電集團在內的五大電力集團都在為發展光熱發電跑馬圈地。

  據了解,根據聚熱方式的不同,光熱發電的技術路線可分為槽式、塔式、碟式和菲涅爾聚焦4種。而根據國際權威機構統計,截至2009年,在全世界運行的槽式太陽能熱發電占整個太陽能聚熱發電裝置的88%,占在建項目的97.5%。未來10年,全世界光熱發電規模將達到2.4萬兆瓦。

  發展限制仍多

  今年10月底,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的50兆瓦太陽能光熱發電特許權示范項目正式招標,開標時間定于2011年1月20日,這是國內當前最大的太陽能熱發電項目,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該項目標志著中國光熱發電之門正式開啟。

  事實上,早在中國2007年頒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就明確計劃在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地選擇荒漠、戈壁、荒灘等空閑土地,建設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并預計到2010年,建成大型并網光伏電站總容量2萬千瓦、太陽能熱發電總容量達到5萬千瓦;到2020年,全國太陽能光伏電站總容量達20萬千瓦、太陽能熱發電總容量達到20萬千瓦。

  但與目前國外已有數十萬千瓦建設運行的光熱電站相比,國內光熱發電仍處于兆瓦級示范階段。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技術、成本和政策是限制國內光熱發電發展的三大瓶頸。

  “雖然國家明確表示對經營光熱電站的企業給予補貼,但補貼細則沒有具體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企業進行技術研發熱情與積極性;其次,中國科研投入及技術積累不足,尚未建立從基礎研究、關鍵技術、裝備到產業化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支撐體系,太陽能熱發電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于家伍表示,中國仍缺乏明確的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發展規劃,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滯后,尚未建立行業公共研究與測試認證平臺。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林伯強則認為,擺在中國太陽能光熱發電發展面前最關鍵的問題是“高成本”。據了解,光熱發電遵循著規模越大成本越低的規律,目前業界普遍認可的規模是1000兆瓦,屆時發電成本能降低至0.7元每千瓦時到0.8元每千瓦時。但是每千兆瓦規模建設需要200億元的前期投資,這是很多企業難以承受的。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