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即將過去,時光年輪上又將畫下一道春秋寒暑。2019年以來,動力煤市場隨著供求結構進一步由“緊平衡”轉向“寬平衡”,走過寒冬也歷經酷暑,跨過高山也跌落低谷。猶如二十四節氣,看盡沉浮、閱遍冷暖。展望2020年,煤炭市場又將會走向何方?國內產量能否達到“十三五”預期?進口市場能否延續巨額的價差優勢?下游消費結構又將如何演變?煤化工能不能托起“一片天”?
“如我們《2019年年度展望報告:峰已過,價回轉》中預測,市場煤價格中樞跌破黃色區間600元/噸,運行區間為550—650元/噸。供應方面,去產能基本進入尾聲,新增產能加速投放,產量同比明顯增加,加上進口煤在國內外巨額價差推動下大量進入,供給進一步寬松。需求方面,因宏觀經濟承壓,用電增速下滑,加上水電和新能源替代超預期,電力耗煤增速明顯下降,雖然水泥、煤化工需求小幅增加,但整體動力煤消費增速低于供應增速。供求形勢進一步轉向寬松,北方港5500卡平倉價格中樞為592元/噸。”易煤資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孟超告訴期貨日報記者。
展望2020年,煤炭市場將如何表現呢?記者梳理易煤資訊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0年動力煤市場分析報告與展望》了解到,宏觀方面,在外需不確定性較大、內生動力依然不足的情況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但值得注意的是,進出口數據的修復,加上制造業投資增速回升,以及基建的逆周期調節和消費觸底,2020年下半年整體經濟形勢將逐步好轉。同時,2020年作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攻堅年,和“兩個翻番”目標的收官驗收年,宏觀逆周期調節的力度和作用也會進一步加強,我們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將保持在6%左右。
供應:國內方面,去產能任務基本于2018年結束,2020年作為產能置換收官年,預計生產和建設產能將達到50億噸,產量也將同步增長,同比增加4.5%為38.9億噸。進口方面,隨著國內價格中樞的回落,巨額價差優勢不再,但在進口平控同比去年的情況下,預計2020年進口量雖有回落,但仍將保持在2.7億噸左右。
消費:電力方面,發電增速預計仍將保持在4%左右,但受新能源等替代影響,預計火電增速為3%左右;水泥和冶金方面,在基建托底和地產需求提振下,預計水泥需求仍將保持4%左右的增速,產量達到24億噸,冶金耗煤也將小幅增加;化工方面,預計消費增量為3000萬噸,散煤減量7000萬噸,煤炭整體消費小幅增長0.4%。
物流:公轉鐵繼續推進,鐵路發運保持增長,但隨著浩吉鐵路的開通,以及消費區域增量的西移,西煤東送需求降低。對沿海市場而言,預計浩吉鐵路2020年發運量將超過2000萬噸,對海進江市場沖擊明顯。
價格:在供求結構趨于寬松的預期下,價格中樞將進一步下移至530—540元/噸,全年運行區間在500—580元/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