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產業動向 >> 正文
可再生能源法執法檢查報告:我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短短14年里爆發式增長91倍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時間:2019/12/26 7:50:26 用手機瀏覽

12月24日,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丁仲禮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實施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介紹可再生能源法執法檢查的相關情況。

《報告》指出,自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顯著擴大,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升。2018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18670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26.7%,比2005年提高10.6個百分點。而到2018年,我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是2005年的94倍,發電量是2005年的91倍。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報告》也指出可再生能源法一些制度規定在實施中存在相互間不夠協調、執行不夠到位等問題,比如,可再生能源富集區與用電負荷區不匹配,一些地方出于利益考慮不優先接受外來電力,行政區域間壁壘嚴重,可再生能源異地消納矛盾仍較為突出。

近8年安排補貼資金超4500億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2019年度監督工作計劃,今年8月至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了可再生能源法執法檢查。檢查組分3個小組,赴河北、吉林、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6個省 (自治區)開展執法檢查工作,深入到19個地市,實地檢查51個點位。

《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顯著擴大,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的累計裝機規模均居世界首位。到2018年,我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是2005年的94倍,發電量是2005年的91倍?稍偕茉凑家淮文茉聪M總量比重達到12.5%左右,比2005年翻了一番。

與此同時,各地區各部門按照可再生能源法要求,依法履職盡責,積極出臺配套政策,認真落實法律規定,法律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

具體包括:出臺配套法規制度,提升可再生能源發展法治化水平;落實資源調查和規劃制度,引導可再生能源發展方向;加強產業指導和技術創新,大力扶持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落實相關法律制度,提高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水平;注重經濟激勵,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財政支持等。

其中,在財稅政策方面,《報告》強調,財政部設立專項資金,累計撥付1312億元支持可再生能源產業化規模應用,支持解決無電地區用電問題等。

據財政部統計,2012年以來累計安排補貼資金超過4500億元,為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稅收方面,積極落實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風電增值稅即征即退50%、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優惠政策,下調增值稅稅率,可再生能源相關企業普遍受益。

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需重視

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和產業快速發展,我國可再生能源進入全面、快速、規;l展階段。但與此同時,可再生能源法一些制度規定在實施中仍存在相互間不夠協調、執行不夠到位等問題,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業統籌解決。

為此,《報告》中指出了八個方面的問題,具體包括:相關規劃尚未充分銜接;可再生能源消納壓力仍然較大;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落實尚不到位;電價補償和發展基金問題較為突出;與相關財稅、土地、環保等政策銜接不夠;可再生能源非電應用支持政策存在短板;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應用仍需加強;可再生能源行業監管力度不夠等。

其中,可再生能源開發規劃與電網規劃實施中缺乏銜接。一些地方反映,電網規劃建設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不適應,電網建設滯后于可再生能源發展,輸電通道不足,且部分輸電通道能力未達到設計水平,可再生能源電力輸出受阻問題比較明顯。

如我國“三北”地區新能源裝機達到2.3億千瓦,本地市場有限,跨區外送能力只有4200萬千瓦,僅占新能源裝機的18%。

《報告》強調,檢查中發現,受多種因素影響,一些局部地區棄電率仍然偏高,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仍需重視。

“十二五”以來,我國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各類電源保持快速增長,而用電需求不夠平衡,消納市場容量不足。可再生能源富集區與用電負荷區不匹配,一些地方出于利益考慮不優先接受外來電力,行政區域間壁壘嚴重,導致可再生能源異地消納矛盾較為突出。

針對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建議,國務院相關部門要加快建立統一協調的體制機制,加強溝通銜接,共同研究和統籌處理好可再生能源開發和消納利用的關系,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與此同時,要結合電力體制改革,抓緊研究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并網的電力運行體制和機制,完善以可再生能源利用指標為導向的能源發展指標考核體系。結合北方冬季清潔取暖等相關政策推進實施,鼓勵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自發自用,促進就地消納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可再生能源 有望作為解決方案 但還遠遠不夠
煤電與可再生能源:互補還是替代?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