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份《2010年中國能源重大新開工施工項目縱覽表》統計得知,2010年國內擬建設的垃圾電站項目超過40個,項目遍布國內16個省市自治區,而在2008年底,國內僅有56座已建成的垃圾電站。
在垃圾發電紛紛上馬的同時,垃圾焚燒發電廠的質疑行動愈發引人關注。除了日前佛山市南海區江南發電廠污泥焚燒發電項目遇到阻力,此前番禺、江蘇吳江等地的垃圾發電項目都遭到抵制。
目前對于城市生活垃圾有三種技術較可靠的處理方式,即衛生填埋、焚燒發電和堆肥。在我國,填埋占70%,焚燒和堆肥等占10%,剩余20%難以回收。目前,包括北京、廣州、上海等城市均面臨無地可埋垃圾的尷尬。
除了垃圾圍城的現實壓力,各地上馬垃圾發電站還有著現實的經濟考量。據了解,垃圾發電行業屬于由公共財政承擔的政府公用事業,企業的收益來源于政府方面的補貼。
一位電力專家向記者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等法規,國家除保證垃圾發電的電量全部上網外,還另給0.25元/度的補貼,同時免征增值稅,并給予三年免征所得稅、后三年減半的優惠,再獲當地財政部門的垃圾處理費補貼,“諸多優惠政策落地,垃圾發電從業者基本上是不會虧損”。
這一說法得到了淄博市垃圾焚燒發電廠總經理王圣泉的證實。“我們從事的是公益事業,政府不會讓我們在這一塊虧損!蓖跏トf,垃圾發電雖然不虧,但也只是薄利,只稍比銀行貸款利率高一點。作為比照,目前國內三年期的貨款利率為5.40。
事實上,除了享受相關的稅費優惠、0.25元/度電的補貼外,鑒于土地成本、人工費用等綜合運營成本的不同,各地在上網電價、政府補貼上亦有所差異。
以番禺、吳江原來準備上馬的兩家垃圾發電廠為例,番禺垃圾電廠原計劃獲得政府140元/噸左右的垃圾處理補貼,0.63元/度的上網電價;與之相比,吳江垃圾電廠垃圾處理補貼為95元/噸,享受0.67元/度的上網電價優惠。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