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構建碳交易市場還需要時間
日報: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應該建立自己的碳交易市場,建立自己國內的總量控制與交易的減排體系,以爭取更多的話語權和主動權,目前從國家發改委的層面上,是否已經有此考慮?
劉強:這個很難說,有太多的細節問題,這些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這些問題與我們研究所的研究有關系,需要時間,與中國的發展程度也是有關的,像歐盟它是發達國家,它有這個義務去做,同時需要一個方式,這種市場化機制是最有效的方式,他們的意識能力,金融等等產業的實力能很快跟上。
中國現在重要的是能力建設,在建筑、交通等工業領域技術落后還是比較多的,能源效率低了20%~40%?赡苤挥邪堰@些問題都想清楚了,才能考慮碳交易的事情。
日報:此前有說法稱,目前國內正在制定自愿減排的細則,也許明后年細則就會出臺。能否透露下這方面的內容?
劉強:我沒聽說,自愿減排現在很多世博場館也在做,交易所和一些研究機構是在作研究,他們可以向政府提供一些建議,但自愿減排是一個市場行為,不應該是政府的介入和主導,這主要涉及到企業的形象,自愿減排量可以拿到國際市場去賣,如果驅動力是在這的,這就是一種市場和企業的自發行為。誰先做了,可能就占先機,會成為行業標準,更容易被人接受。
日報:你近日表示,目前中國除了CDM市場發展較好,總體上還處于碳交易的嘗試階段,更多的是希望通過一些試點示范尋找對中國發展和減排有利的碳交易模式。在你看來,對中國發展和減排有利的碳交易模式應該具備哪些特點?
劉強:中國現在的碳交易就是CDM和一點自愿交易,碳交易有各種分類,現在世界范圍內也在討論,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對中國來說應該從多方面去嘗試!笆晃濉蔽覀冇心芎慕档20%的目標,大部分情況下是靠政府的行政命令去讓國營大型企業去做貢獻,在未來十年還有其他私營企業需要去做,那么這只有靠市場機制才能達到,目前各個省都有節能減排的目標,有的行業有碳排放的目標,這些目標有可能是重合的,現在這樣的一個標準也值得探討。
因此對于中國來說,找到一個完美的方式,是不可能的,除了政府、企業參與還需要一些中間機構,比如節能服務公司、融資機構等,讓他們去承擔買方賣方的角色。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