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余熱發電行業處于良好的市場環境之中,一方面,國家政策紅利不斷;另一方面,國內外市場需求旺盛,市場空間巨大,該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傳統的發電工藝需要利用燃料進行燃燒產生可控制的熱量,再將熱能轉化為電能發電,其生產過程消耗大量能源;而余熱發電是利用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出的廢氣余熱進行發電,生產過程中不消耗新的能源。水泥余熱電站每生產一噸水泥熟料可發電約42Kw/t,可節約電力成本40%,3年左右即可收回余熱電站的全部投資,節能效益十分明顯。余熱發電既可以有效降低能耗,節約生產成本,還可以大量減少粉塵污染和廢氣排放,改善生態環境。
我國大力鼓勵發展余熱發電,政策利好
節能減排是我國乃至全球的一項長期戰略,余熱發電行業的發展對于國家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作用顯著,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屬于國家大力鼓勵發展的行業。近年來,國家先后頒布了多項利好政策予以扶持。如:今年1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新型干法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推廣實施方案》,提出“計劃用4年時間(2010~2013年),對日產量2000噸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窯推廣純低溫余熱發電改造項目,使日產量2000噸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余熱發電配套率達到95%以上,形成427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在資金支持力度、稅收扶持政策、相關會計制度、改善金融服務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支持政策,意見指出“到2012年,扶持培育一批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發展壯大一批綜合性大型節能服務公司”等。這些政策的出臺都將加快推動余熱發電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國內水泥行業的余熱發電市場需求旺盛
據統計,到09年底國內已建成的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中仍需要建設余熱電站的生產線為388條。預計2010年我國新投產的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約為150條。“十二五”期間,尚有4億噸左右的熟料生產能力需要淘汰,需建設近300條新型干法生產線實現等量淘汰。另仍需新建約70條左右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綜合測算,預計到2015年,國內水泥行業余熱電站工程的需求將達到908條。保守估計,按每條生產線規模2500t/d計算,余熱電站投資額以3,000萬元計算,未來國內水泥窯余熱電站總投資額約270億元,總裝機容量約4500MW。即:未來五年平均每年約有152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需配套建設余熱電站,平均年裝機容量約為760MW,按易世達09年市場占有率16.6%估計,公司未來每年可為27條生產線建設余熱電站,年平均裝機容量約為135MW,所需工程投資約8.1億元。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