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交易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計算其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常以噸二氧化碳當量為單位,然后通過購買碳信用、碳指標的形式,資助符合國際規定的節能減排項目,以消除企業、團體或個人的碳足跡,從而達到環保的目的。
目前,我國已有部分地區的企業開展了碳中和交易,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我們認為,其主要作用和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
隨著低碳時代的到來,衡量我們企業的各類價值標準和評價體系也將發生深刻變化。在全球低碳背景下,中國的企業要想把握機會,贏得低碳競爭力,與世界企業同臺競技,就必須以超前的意識、敏銳的動作迎頭趕上,努力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進而贏得企業聲譽和社會組織的認同,才能為自身發展創造出更好的環境氛圍,直立時代潮頭,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在眾多跨國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已越來越多地出現“碳排放”的內容。國內已有十幾個行業的50多家公司陸續發布了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受此影響,在華跨國公司也發布了各種類型的社會責任報告。著名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中國更是在其所有辦事處推出了碳排放量評估,而公司每名全職員工的碳排放量,據測2008年與2007年相比減少了18.4%。參與碳中和交易,將為我國更多企業實現企業社會責任提供有效的渠道和平臺。
2、應對國際“綠色貿易壁壘”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第二大出口國,經常遭遇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的貿易壁壘。隨著低碳經濟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主流方向,世界發達國家政府和企業也相繼出臺一系列與低碳經濟相關的政策和規定,2009年6月,美國眾議院通過了《清潔能源法案》,授權美國政府自2020年后,對因拒絕減排而獲得競爭優勢的國家的出口產品征收“碳關稅”;全球零售業龍頭沃爾瑪規定自2014年起其上架產品必須配合提供碳足跡(產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數據)。以每家沃爾瑪直接供應商至少有50家上、下游廠商計算,影響所及超過500萬家工廠,其中大部分在中國。這意味著,中國大量原材料企業、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必須進行碳足跡驗證,承擔碳減排責任,否則將拿不到跨國公司的訂單。隨著低碳經濟的逐步深入,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這類碳排放標準必將更加嚴格而廣泛,面對這些新的“綠色貿易壁壘”我國外向型企業應提前做好準備,通過碳足跡盤查、碳中和交易等手段有效規避上述風險。
3、提高行業準入的環保標準門檻
我國作為世界制造業大國,產品的質量和標準備受國際社會的“關注”,然而由于許多制造業領域的行業門檻過低,導致行業內企業的水平魚龍混雜,為追求市場份額和利潤,假冒偽劣現象猖獗,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形象和利益。隨著國際市場對低碳標準的逐步提高,我國眾多行業存在尚未制訂行業低碳標準或者低碳標準過低的問題,必然會影響到未來的行業整體市場利益。為此,參與碳中和交易,及早建立嚴格的綠色產品評定標準,通過嚴格的現場檢查和產品檢驗,提高規范行業環保、低碳標準的準入門檻,將低水平、高能耗企業淘汰出行業,即能保證行業整體利益,又能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有利于樹立企業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利于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4、提升企業能源管理水平
能源是工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來源,但在資源緊張的當今社會,能源的高效利用已成為迫切要求,成為衡量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能源管理事關企業的興衰存亡。我國著名鋼鐵企業唐鋼年能源成本近100億元,占生產成本的三分之一,僅發電一項,提高煤氣、蒸汽等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率,每年唐鋼可增效八九億元,能源管理的效益顯而易見。參與碳中和交易的一個重要內容即是對企業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進行監測、控制、盤查,提出能源設備的改造方案,協助企業開展節能管理和能源管理隊伍建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企業能耗成本,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提高競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