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宕多時,由三大國有石油公司剝離管道資產重組而來的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正式啟航。12月9日,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成立,標志著深化油氣體制改革邁出關鍵一步。
據機構預測,若按照“三桶油”各自運營的管道資產進行評估,新組建的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估值預計在3000億至5000億元。伴隨國家油氣管網公司落地,油氣產業鏈的競爭格局與市場規則也將隨之改寫。國家管網公司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全國油氣干線管道、部分儲氣調峰設施的投資建設,負責干線管道互聯互通及與社會管道聯通,形成“全國一張網”,負責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的管道輸送,并統一負責全國油氣干線管網運行調度,定期向社會公開剩余管輸和儲存能力,實現基礎設施向所有符合條件的用戶公平開放等。
電力改革和油氣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是當前能源改革中最“難啃”的兩塊硬骨頭。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底,國內運行的長輸天然氣管線總里程達到7.6萬千米,國內油氣長輸管道主要集中在三大石油公司手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分別占比69%、8%和 7%,其他公司占比約16%。
中國油氣行業形成了上下游一體化的國家公司經營模式,再加上現行的以國家定價為主的定價機制,無法準確反映國內市場的真實供求關系與成本變化,管網設施高度壟斷的狀態有礙于管網建設、資源調配、市場保供以及對第三方公平開放。
2015年新一輪電改啟動后,醞釀長達數年的油氣體制改革何去何從備受矚目。2017年5月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國內油氣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其中的重點任務之一即“分步推進國有大型油氣企業干線管道獨立,實現管輸和銷售分開。完善油氣管網公平接入機制,油氣干線管道、省內和省際管網均向第三方市場主體公平開放。”這意味著,在此之前遭到大型油氣央企抵制的管道獨立已是開弓沒有回頭箭。
今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實施意見》,國家油氣管網公司從紙面走向前臺:會議強調,推動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要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組建國有資本控股、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推動形成上游油氣資源多主體多渠道供應、中間統一管網高效集輸、下游銷售市場充分競爭的油氣市場體系,提高油氣資源配置效率,保障油氣安全穩定供應。
“管住中間、放開兩頭”改革思路下誕生的國家油氣管網公司
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新一輪油氣體制改革已邁出最為關鍵的一步。年內,屢屢傳出國家管網公司即將掛牌成立的消息,但又屢屢落空,改革難度與復雜性可見一斑。
“管住中間、放開兩頭”,是貫穿中國電力產業與油氣產業市場化改革的最根本思路。隨著改革推進,油氣市場將形成“X+1+X”的新形態,上游供應主體更加豐富,中游形成全國統一高效集輸的油氣管網,下游是終端銷售充分競爭。
油氣行業資深觀察人士白俊分析稱,國家油氣管網公司匯集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主要長輸管道、部分地下儲氣庫和LNG接收站資產,企業規模龐大,具有在全國范圍內統籌調配、輸送和存儲油氣資源的核心能力,是政府對油氣市場進行戰略性和全局性把控的抓手!皣矣蜌夤芫W公司按照政府規劃從事骨干長輸管網建設和運行,有利于實現管網互聯互通;國家油氣管網公司不參與油氣商品買賣,是一家獨立經營的油氣儲運服務企業,有利于實現油氣基礎設施的公平開放。”
直接決定管網公司如何組建與后續運行的核心,在于各方出資方案及其股權結構。流傳較為廣泛的一個版本是,新組建的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股東包括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石油集團、中國石化集團和中國海油集團,相應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0%、30%、20%、10%。國務院為第一大股東,由國資委代為實行股東權益,國家油氣管網公司列入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系列。
《財新》報道稱,國家油氣管網公司董事長將由中國石油集團總經理張偉出任,總經理為中國石油集團副總經理侯啟軍。此外,該公司還將配備一名專職紀委書記。
管網公司籌備期間,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余皎曾在今年8月底的公開論壇上介紹,管網獨立第一階段僅涉及三大石油公司、四類資產:一是三大石油公司全資和控股的干線管網(4Mpa及以上);二是三大石油公司控股和參股的省級管網;三是三大石油公司全資和控股的、對保供意義重大的接收站;四是三大石油公司全資和控股對保供意義重大的儲氣庫。
上游油氣企業如何應對天然氣管網獨立帶來的優質資產“割肉”?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董事、副總經理付少華對澎湃新聞分析稱,獨立管網公司的成立,對擁有較重管網資產的上游企業來說,雖然經營利潤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原有管輸收入變成了參股管網公司的投資收益,整體收入不會受到太大的沖擊。除了競爭加劇外,產運銷一體的生產經營模式也要發生改變!盀橼A得競爭,實現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加大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加快油氣增儲上產的步伐,在資源供應能力的競爭中不掉隊。其次,盡早徹底改革原有一體化經營思路,通過與下游合作擴大市場份額,獲得額外利潤。成熟市場國家的經驗表明,通過尋求與下游合作,擴大上游自身資源市場份額的方式能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付少華認為,面對天然氣管網獨立,上游企業應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和境外采購渠道優勢,在資源獲取方面下功夫,逐步從資源生產商向資源生產和貿易商轉變,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提升貿易利潤的比重。
邁出第一步,后續多重挑戰仍存
國家發改委價格檢測中心高級經濟師、中國油氣智庫聯盟專家劉滿平認為,國家油氣管網公司將重塑我國天然氣市場體系。
將來,會有更多的市場主體進入上游勘探開發和進口LNG(液化天然氣),大量LNG現貨、新簽中短期進口合同將會涌現甚至是進口管道氣,對國內資源市場供應是利好。此外,其他供氣商可以使用管網輸送自己的氣,擴大銷售范圍。長遠來看,可以使得市場競爭更加充分,通過競爭降低天然氣價格,提升其競爭力,擴大天然氣消費。對于基礎設施而言,合理收益下會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天然氣基礎設施領域,刺激社會資本投資的熱情,一定程度上會激發企業建設管網和開發的熱情。
對市場結構而言,劉滿平認為,管網公司成立后,政府管制逐步放開,市場生產者、用戶以及中介服務機構的數量增加,性質多元化,之前三大油氣企業的市場集中度將有所降低,市場競爭更加充分。
付少華亦持有相同觀點!蔼毩⒐芫W公司成立后,天然氣輸送和銷售徹底解除捆綁,任何上下游企業都可以向管網公司申請幫忙運輸天然氣。這樣,現在很多不敢進入勘探、開發、進口等行業上游的企業就有條件進入上游了,上游的競爭將激烈,三大油壟斷的局面會逐步打破。一方面能‘倒逼’現有的幾大油氣公司將更加集中于勘探開采、提升產量上,同時其他主體也有望借助管網開放的契機進入勘探開采領域,從而提升我國天然氣整體生產供應能力!
付少華稱,對下游企業來說,在獨立管網公司未成立前,選擇上游的余地很小,但運銷分離后,天然氣下游企業至少可以在三大油之間進行選擇,甚至如果部分LNG站獨立開放后,下游企業還可以向境外資源方采購天然氣,資源可選擇的余地明顯增加。部分規模大的下游企業,天然氣采購議價能力將明顯提升。但從長期來說,省級管網公司或許也將逐步獨立,對不同類型的下游企業的影響也將有較大差別,城市燃氣企業或將因部分大用戶獨立采購而受到沖擊,燃氣電廠、大型工商用戶或將因直供機會的出現而受益。
截至目前,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尚未完成工商注冊。邁出第一步后,后續的資產劃轉注入仍面臨不小的挑戰。此外,盡管市場對獨立管網公司將帶來的市場變革寄予厚望,但在實際運行中,市場體系與規則的重塑都將對油氣市場帶來挑戰。
比如,有業內人士提出,在一段時間內,我國的油氣管道,特別是天然氣管道的輸送能力將始終處于較為緊張的狀態,管網負荷信息如何及時公開透明?部分有富余容量的管道如何真正實現公平公開對第三方開放?有哪些手段能制約不公平開放的行為?這些都將直接影響改革的效果,無論對監管機構,還是油氣管網公司,其它市場主體都是一個挑戰。
而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后實際運營中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如何處理與省級管網公司關系。國家管網公司成立以后,下一步改革將觸及省管網公司改革。
劉滿平認為,按照油氣體制以及油氣管網運行機制改革意見,國家管網公司成立后,省級管網公司改革方向將主要有三種可能:一是成為國家管網公司的省級分公司,第二成為國家管網公司控股子公司或參股子公司,三是仍然獨立存在,但標準還是按照國家管網公司的標準去實現!笆」芫W公司無論是并入還是不并入,都有一定的優點和缺點,無論怎么樣,改革意見里面提出,以后形成全國一張網!
“國家管網公司和省網的關系,肯定是兩個字‘競合’,競爭和合作!北本┦绖撃茉醋稍児径麻L兼首席研究員楊建紅此前對澎湃新聞分析稱,未來國內油氣管網的格局,將由“一網、N區、眾小”:一家大的管網公司、N個省級管網公司、眾多的支線管網公司構成,“一定是他們互相配合,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運行規則指導省網和支線管道的運行規則。對于國內管道建設來說,須由大量依靠省級公司來支撐管網公司滿足社會調配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