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人物觀點 >> 正文
王樹茂:目前中國碳交易存在障礙且沒有市場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10-4-6 17:14:18 用手機瀏覽

  近日,從國家發改委傳來消息稱,發改委正在研究制訂一個發展低碳經濟的指導意見,相關部門已經啟動了碳排放標準的研究,并考慮在電力等行業和指定地區開展小范圍的碳交易試點。就此事的背景及可行性采訪了國家發改委、世界銀行、GEF(全球環境基金)節能促進項目辦公室執行主任王樹茂。

  標準難制訂 交易沒市場

  記者:最近有消息稱政府有關部門正在啟動碳排放標準的研究工作,并考慮開展小范圍的碳交易試點,這是不是我國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當務之急?

  王樹茂:我認為這些工作可以試點,但并不是目前最緊迫的。我國應該首先推動回報豐厚的節能項目的實施,而不是模仿發達國家建立碳交易市場,這是我國的國情決定的。

  制訂碳排放標準可能會帶來負面作用。一個簡單的標準將違背社會的實際需要,同時會引起廣泛的爭議。詳盡的標準則需要極大的工作量,而且有些領域很難確定統一標準。例如樓宇節能減排,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千差萬別的樓宇用途、差異巨大的建筑風格、難以統一的人均使用面積等,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我看全國制訂5000個標準都不夠。

  基于我國的實際情況,碳交易目前在我國還不可行,因為我國目前的節能減排主要靠實施回報豐厚的節能項目,幾乎所有企業都有可能實施這類項目,不但可以減少排放,而且能夠收回投資,形成收益。也就是說,目前在中國進行碳交易很難形成買方市場。

  節能減排市場潛力近萬億元

  記者:您做出這一判斷的前提是我國目前存在大量回報豐厚的節能項目,請您舉倒說明這類節能項目的情況?

  王樹茂:我們可以用工業領域節能的統計數據來說明。在我國實施第一類環境項目,每形成一噸標煤年節能能力平均需投資2000元,年節能收益平均約為1300元。靜態投資回收期為1—5年的各類節能項目廣泛存在于工業系統中,現有工業企業的節能技術改造,年節能潛力約為5億tce(噸標煤當量),投資機會近1萬億元。

  比照一下發達國家的情況,從世界碳貿易的價格可知,發達國家節能減排項目的平均收益是無法覆蓋投資成本的,這就是他們建立碳交易市場的原因。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李聯五: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
深圳碳交易市場建設經驗及對全國碳市場的啟示
哈佛大學研究者:中國碳交易缺乏總量控制目標
全國7個碳交易試點城市已基本劃定控排企業
深圳碳交易樣本:配額發放及監管決定成敗
廣東碳交易市場有償配額發放有望下月啟動
深圳碳價沖高回落 仍相當于歐盟碳價的近兩倍
全球碳交易市場監管框架或從下月著手制定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