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7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研究了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所謂合同能源管理(簡稱EMC),即專業節能技術服務公司接受客戶(節能業主企業)委托,通過與客戶簽訂能源服務合同,為客戶提供節能改善的設備、技術、資金等一條龍服務,并通過為客戶節約下來的能源成本來獲得項目收益。這一節能方式,是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爆發“能源危機”后出現的。開展能源管理后的項目可平均節能達到30%。
1997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登陸中國。相關部門同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共同開發和實施了“世行/全球環境基金中國節能促進項目”,在北京、遼寧、山東成立了示范性能源管理公司。運行幾年來,3個示范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項目的內部收益率都在30%以上。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讓業內人士眼前一亮,但是不少謹慎的投資者并沒有過早介入其中,一直在靜觀其變。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從單位產品能耗看,8個高能耗行業的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我國的節能服務市場前景可觀。有分析認為,2010年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產值有望達到800億元,未來行業市場容量高達4000億元。盡管節能市場“蛋糕”很大,但是進入這個領域之后,企業面臨著稅收制度、誠信環境、融資困難、技術水平等重重障礙,成功案例不多。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國內出現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為此,一些地方政府像上海、廣東、武漢等地,陸續出臺了一些區域性的扶持政策。
據記者初步統計,目前兩市有將近90家上市公司具有節能環保概念。相信隨著政策的落實和推進,一些上市公司將率先從中受益。據光大證券分析師王海生介紹,目前涉足節能領域的上市公司有從事建筑節能的泰豪科技、同方股份、延華智能;從事電機節能的智光電氣、榮信股份;從事輸配電節能的置信電氣、安泰科技;生產余熱鍋爐的海陸重工,生產節能燈的華微電子、士蘭微、法拉電子、長電科技和三安光電等。在廣東的上市公司中,佛山照明、雪萊特、科達機電、東方鋯業、智光電氣等都具有相關的節能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