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受政策支持,中國風電發展迅速,企業極力擴大產能,但因大部分企業并沒有核心技術,只是花錢買外國企業的生產許可證,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加之受電網運輸能力限制等等,中國風電發展面臨瓶頸.
中國風電裝機規模近年連續翻倍增長,截至去年底已經達1,217萬千瓦,裝機容量躍居世界第四位.風電設備制造業亦出現了飛速發展,風電機組制造商從2004年的六家左右發展到目前約70家,總產能遠超國內需求.
中國本土風電設備領頭企業華銳風電、金風科技、東方電氣以及中國高速傳動等均在中國風電熱潮中受益匪淺,目前本土公司占據了曾被外資主導的國內風電市場的半壁江山.
中國國務院此前發布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文件,明確將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這六個行業作為調控和引導的重點.
調控關鍵是抓住補貼和招標
面對中國風電發展遇到的問題,范必認為,風電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加強風電調控關鍵是抓住補貼和招標,再輔以必要的體制改革措施,可以使風電有序開發,最終使風電招標的上網價格盡快達到常規電力的水平,具備與普通商業電力相同的競爭力.
他并建議加強風電發展規劃,合理確定各地區風電規模,統籌考慮風電電源布局,在綜合平衡資源條件,接入能力,以及水、火、氣等電源配套條件情況下,分區域有計劃有步驟地開發一些風場.
同時改革風電項目審批或核準方式,地方政府每年向國家上報擬開發的風電規模,經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平衡後,將風電補貼規模分到地方,由地方政府組織投招標.
此外,他還建議取消行政辦法對風電上網的定價,通過競爭降低風電開發成本;提高風電接入能力,加強風電配套電網建設,建立風電預測體系,適當增加電網的備用或可調節容量,建立風電并網技術標準.
而電力體制改革也應進一步深化,推廣節能發電調度辦法,確保優先調度已建成運行的風電,先行實施輸配分開試點和對電網企業單獨定價工作,將配電網企業及其資產劃轉由省級地方政府管理,通過改革提高電網對風電的消納能力.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