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隨著各國經濟的復蘇,光伏產業已經出現回暖跡象,晶硅價格已經出現上升,新一輪增長將會出現。
晶硅“過!辈⒎钱a能“長板”太長,而是國內需求等“短板”太短
2008年太陽能電池產量為2300兆瓦,國內安裝僅為50兆瓦,98%左右出口國外。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外需求大幅下降,而國內市場遲遲未能打開,導致全產業鏈的經營狀況都遭受重大影響,出現“過!薄
“晶硅‘產能過!,并不是因為產能這塊長板太長,而是由于國內需求和電網基礎設施這兩塊短板太短造成的!眲⒎逭f,太陽能發電具有隨機性和間歇性的特點,使得電網運行控制的難度加大,安全穩定運行存在較大的風險,因此,光伏發電很難進入現有的電網體系。同時,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較高,各國主要依靠補貼運行,而我國入網支持政策落實不到位。這兩方面的原因導致國內需求這一瓶頸尚未突破。
風電產業某些環節出現階段性供需失衡與成熟產業產能過剩有本質不同
研究也發現,我國風電制造業現已形成涵蓋葉片、齒輪箱、發電機、塔架等主要零部件的生產體系。從風電整機的供需情況看,葉片和整機近兩年投產的產能已超過了未來2年預計的市場需求,有可能出現產能過剩。根據國內主要風電整機廠商的產能擴張計劃測算,2009—2010年若全部達產,全國整機產能將分別達到1100和1900萬千瓦左右,明顯超過我國風電發展規劃預測的市場需求。同時,由于葉片在整機中所占價值較高,國內的葉片生產企業近幾年快速增加,導致葉片產能超過整機產能。
陳志認為,在整機和葉片兩個環節出現的過剩主要是企業驅利的結果,也是一個迅速擴張的市場上尚未形成有效競爭,從而促進產業內部整合的階段性現象,是新興產業發展初期出現的階段性特征,與鋼鐵、水泥等成熟產業的產能過剩具有本質不同。
左腳邁出去、右腳跟不上,產業基礎設施和政策體系建設步伐尚不一致
陳志說,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整體產業鏈、配套設施、基礎設施的協調發展。目前,我國在促進風電產業發展上尚未形成系統的政策體系,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左腳邁出去、右腳跟不上”的現象。
一是風電規劃與電網規劃不配套。很多風電規劃側重于資源規劃,缺乏具體的風電送出和電力接納的方案。如國家規劃內蒙古蒙東和蒙西有兩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但是內蒙古風電的送出方式和落點至今未落實。
二是電網建設和風電場建設不協調,造成部分風電場不能及時并網或并網后出力受限,現行的調度機構對風電場也缺乏調度經驗和技術手段。
三是風電標準和認證體系亟待加強。我國目前沿用的風電標準大部分根據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標準轉化而來,且其中涉及到的多是風力發電機組標準,有關風力發電場的建設、運營等方面的相關標準較為欠缺。其他國際通用的如德國勞埃德GL標準、丹麥RISOE的DNV標準也主要是依據這些國家的開發建設條件和經驗制定的,并不完全適合我國的氣候特征和地理環境。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