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參與企業的節能改造,市場前景看好。目前正在積極努力,爭取在該領域做強做大!4日,山東魯信能源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魯信能源公司”)總經理張冰告訴記者。
魯信能源公司為山東省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魯信集團”)權屬企業,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魯信集團是我省重要投資控股集團,其設立專門的投資平臺,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為切入點“涉水”節能減排領域,不僅能在該領域有所作為,亦會改變目前山東節能服務市場格局。“魯信能源公司的定位是,做專業的節能產業服務商和運營商,也可以說是節能減排服務集成商!濒斝偶瘓F總經理助理、魯信能源公司董事長單保成說。
“集成”節能減排服務
作為一種市場化節能模式,合同能源管理(EMC)有一個顯著特點:能耗企業“零投入”,不需要為節能改造項目投入資金。
“我們為客戶提供包括能源審計、節能評估、方案設計、項目施工、設備安裝調試、人員培訓等一整套的節能服務,并提供全部項目投資和負責合同期內的運營管理!濒斝拍茉垂究偨浝韽埍f,節能服務商的收益,主要來自于項目節能效益的分成!昂贤Y束后,客戶無償得到節能設備的產權,后續全部節能效益也歸客戶!睆埍a充道。
早在1998年,我國就與世界銀行合作,引進了EMC模式。10年多來,眾多中小節能服務企業也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采用了這種模式。但一個現實是,這種在發達國家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模式,并沒有在我國節能服務市場上大行其道;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節能服務企業也沒有獲得預期的高速成長,反而大多步履蹣跚,處境被動。有專家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尷尬的局面,瓶頸之一是資金。
節能改造項目普遍投資較大,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節能效果的不確定性,因此對作為節能減排責任主體的企業來說,或主動投資的動力不足,或自身就不具備資金投入實力。另一方面,我國眾多節能服務企業大多“技術出身”,且多為中小企業,因此在目前還沒有普遍建立起完善的貸款抵押或擔保機制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很難給節能服務企業或其客戶提供貸款。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