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電技術分類情況
儲能自古有之,只是在不同的時代,依據人類對不同能源的依賴,不同的矛盾賦予儲能不同的內容。當代主要是儲熱、儲氫和儲電。由于電能是目前最便于生產、輸送、分配和利用的一種能量形式,所以在現代生產和生活中獲得了最為廣泛的應用,在儲能領域里,儲電也就成了最核心的內容。
與其它的能量形式相比,電能本身不便于大規模存儲,故儲電的基本思路是把電能轉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量,需要時再通過其它形式的能量轉換回來。根據不同的儲電技術,主要分為機械儲能、電化學儲能和電磁儲能。
中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位列第二
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31.3GW,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占比95.74%;電化學儲能的累計裝機規模位列第二,占比3.76%。
中國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進入“GW”時代
近年來,我國電化學儲能規模增長迅速。2014年,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僅為132.3MW,到了2016年,儲能規模翻了一倍,達到268.9MW。2017年,電化學儲能裝機累計容量為389.8MW,同比增長44.96%。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發布《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9》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國已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的累計裝機規模為1.07GW,同比增長175.19%。這意味著中國電化學儲能產業真正進入規;⒖焖侔l展的階段。
據CNESA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116.9MW,同比增長16.4%。截至2019年6月底,中國已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的累計裝機規模為1189.6MW,占中國儲能市場的3.8%,同比增長142.7%。
2018年,在各類電化學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為758.8MW,占比70.6%。其實是鉛蓄電池,占比27.2%。鈉硫電池占比最小,僅為0.1%。
電網側儲能爆發 帶動電化學儲能規模的發展
儲能系統典型應用場景包括:用戶側(削峰填谷、需求側響應等)、電網側、可再生能源并網(集中式配套、分布式微網等)、電力輔助服務等。在2018年之前,我國儲能主要應用場景為用戶側。
2017年,中國新增投運的電化學儲能項目的應用分布中,用戶側領域的新增掌機規模所占比重最大,為59%;其次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網領域,所占比重接近25%。2018年中國儲能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從2017年之前以用戶側為主轉變為以電網側為主。
根據CNESA儲能項目數據庫的統計,2018年新增投運(不包含規劃、在建和正在調試的儲能項目)的電網側電化學儲能規模206.8MW,占2018年全國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規模的36%,占各類儲能應用之首。截至2019年6月底,在電化學儲能應用分布中,電網側新增投運項目的裝機占比最大,為56%。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初步統計,近期規劃/在建的電網側電化學儲能項目的總規模已經超過1.4GWh,預計未來1-2年電網側儲能還將迎來跨越式的發展。
江蘇鎮江火電機組退役成電網側爆發偶然因素
2018年江蘇省百兆級的儲能項目成了中國電網側儲能爆發的偶然因素。2018年5月年因火電機組退役、夏季用電高峰等因素江蘇率先發布百兆級儲能項目招標,同年7月項目建設完成。在江蘇之后,河南、湖南、甘肅以及浙江等省網公司也都相繼發布了百MW級儲能項目的采購需求。
而江蘇儲能項目的招標始于多個偶然因素。江蘇鎮江的諫壁電廠始建于1959年,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該電廠建于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機組要陸續關停。在2017年,諫壁電廠共關停了99萬千瓦的機組。在諫壁電廠關停之前,鎮江政府計劃新建天然氣發電廠來補充電力,由上海中盛實業投資。2015年鎮江燃機熱電聯產項目開工,一期總裝機容量95萬千瓦,原計劃于2017年夏天投運,和諫壁電廠關停機組無縫連接。
但上海中盛因資金等問題,使這個項目陷入停滯狀態。進入2018年夏天,用電需求增加,電力供應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江蘇鎮江電網啟動了電網儲能項目。在鎮江之后,江蘇啟動二期電網儲能項目,涉及到南京、蘇州、淮安、鹽城和揚州等地區。這些項目規模加起來超過1GWh。
中國電化學儲能行業發展趨勢分析:電源側、用戶側和電網側三足鼎立
從政策方面來看,2019年2月國家電網公司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電化學儲能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了國家電網公司對儲能的支持和發展的思路。《意見》指出,在國家尚未出臺新的鼓勵政策的情況下,各省級電力公司不參與電源側和客戶側儲能投資建設,可以根據需要,以技術創新和解決工程應用難題為目標,開展電網側儲能試點示范應用。推動政府主管部門將各省級電力公司投資的電網側儲能計入有效資產,通過輸配電價疏導。同時在電源側,支持新能源發電配置儲能,支持常規火電配置儲能。
在用戶側,可參與電網需求響應、電量平衡和負荷特性改善,優先在電網調節有困難、改造升級成本較高的地區投資建設。
在電網側,將儲能納入電網規劃并滾動調整,將電網側儲能視為電網的重要電氣元件和一種技術方案選擇,進行綜合比選論證。
市場規模持續高速增長
從市場規模來看,電化學儲能規模仍將保持高速增長。CNESA研究部預測,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電化學儲能的累計投運規模將達到1.92GW,年增速89%,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即2020年,將延續超過70%的年增長速度,到2021年,儲能的應用將在全領域鋪開,規;a趨勢明顯推動儲能系統成本的理性下降。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推動市場化機制和價格機制的儲能政策將為儲能應用帶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市場需求也將趨于剛性,在此景下,電化學儲能的規模將實現兩連跳,2022年突破10GW,2023年接近20G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