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市場分析 >> 正文
電改四周年:行業要充分認知電力市場現實挑戰
來源:電力大數據 時間:2019/10/21 21:14:35 用手機瀏覽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同樣適合當前我國的電力市場。全行業如何科學準確地了解我國電力市場的當前的現狀與特征,決定著我國電力市場的未來。

日前,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電改四周年:進程評估與行業愿景——2019電力體制改革研討會”上,行業專家普遍認為,我國電力市場依然處于初級階段,微觀市場面臨諸多困難,完全套用歐美電力市場規則將面臨挑戰。我國電力市場建設借鑒國際經驗重要,因地制宜,實現中國化改造更重要。


電力體制改革核心是市場。電力市場職責就是優化電力行業資源配置,提升整個電力市場的投資、運行、管理效率。完善的電力市場需要有多元化的市場主體,通過市場“無形之手”,實現充分競爭,從而提升整個電力市場的效率。當前研究英國、美國加州、澳大利亞電力市場的學者眾多,對如何借鑒相關市場機制,培育市場主體,行業長期莫衷一是。

南方能源監管局市場監管處處長盧勇認為,當前我國電力市場依然處于初級階段,在當前火電行業總體經營壓力增大、一般工商業電價下調環境下,電力市場主體特別是新進入售電市場的民營企業,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差,需要政府培育引導。不應該拿西方電力市場標準衡量我國當前電力市場建設現狀。中國電力市場建設必須結合實際,行業需要給電力市場一個成長的時間。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鄭新業教授指出,計劃經濟是短缺的市場,市場經濟則是過剩的市場。全行業需要理性看待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過剩。另外,我國電力企業大部分屬于央企,企業既要承擔部分政府職能還要承擔經濟職能。隨著電力市場的逐步完善,行業需要清晰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邊界,要實現“能競爭的地方充分競爭,不宜競爭的部分有效監管”,倒逼電力央企提升投資效率、生產效率。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馮永晟認為,中國的純容量市場區別于國外的特點在于純容量是由政府確定容量需求,通過計劃定價和計劃電量來分配。他還提出,中國電力市場與國外的起點不同,很難沿著外國的改革路徑,最后脫離政府的直接干預,同時放開計劃電量是要改變容量確定的方式,并非讓政府忽略充足性問題。


電價是市場的重要指針。市場化的電價是引導電力企業投資、管理、服務的重要抓手。電力體制改革啟動以來,我國推行了一些列電價改革,從輸配電價改革、到分時電價、階梯電價的實施,我國電價正在逐步完成市場化轉變。然而,我國電價依然面臨交叉補貼,價格倒掛等難題,制定完善的電價機制,我國電力市場依然有較長一段路要走。

南方能源監管局市場監管處處長盧勇表示,南方區域電力市場電價改革做出諸多探索。在發電側,發電企業實行節點電價,根據發電企業的位置,通過節點電價引導發電企業投資。在電網側,廣東地區執行7個輸配電價,分區引導電網投資建設。合理的電價既引導企業的積極性,也要保障市場的平穩,防止由于電價波動引起市場的大起大落。

國家電網公司財務部價格處處長呂棟分析道,行業要理性看待輸配電價,客觀看待較差補貼。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妥善解決政策性交叉補貼成為問題關鍵,要統籌效率與公平、準確計算交叉補貼,并采取措施實現對低收入群體的精準保障。交叉補貼暗補改明補后,行業可探索建立電力普遍服務基金或者向市場主體征收交叉補貼加價等方式妥善解決輸配電價問題。


無現貨不市場,完善的現貨市場是電力市場建設的必經之路。近年來,我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提速。2019年,我國首批8個電力現貨市場試點——南方(以廣東起步)、甘肅、山西、浙江、四川、福建、山東、蒙西電力現貨市場全部按計劃啟動模擬試運行。下半年,山西、福建等電力現貨市場相繼開展了結算試運行,持續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然而,我國現貨市場建設,也面臨諸多現實挑戰。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信息部主任薛靜認為,當前我國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應該循序漸進,防止出現過快、過急的情況。


南方能源監管局市場監管處處長盧勇表示,沒有售電公司就沒有現貨市場,完善的現貨市場建設需要多元化的售電公司參與。但是我國各個區域售電市場環境差異較大,售電公司發展并不均衡,局部地區發電央企建立售電企業占比較高,民營售電企業有退潮趨勢,建議全國各區域建立規則統一的市場,鼓勵各類售電企業協同發展。

知能匯融(北京)咨詢有限公司CEO蔣志高認為,當前電力市場面臨幾個挑戰。首先是供給側方面,部分地區禁止新的煤電機組進入市場,但高成本機組成本無法向下游疏導。需求側方面,現貨的分時價格導致用戶利益分化,所有用戶都是改革贏家的局面不再存在。其次是市場機制方面,非市場用戶與非市場電源對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再者是市場監管方面,能源監管部門面臨人力物力不足情況,市場力防范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最后是區域市場建設方面,新一輪現貨市場會帶來巨大的利益調整,需要行業深入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電力體制改革不是純技術性任務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