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接受記者采訪。
記者:請您先談一談購置稅政策的意義,對車市有什么樣具體的影響? 羅磊:我覺得最起碼從兩個方面實現了一些比較重要的變化。
第一,政策出臺的背景我們不要忘記,是全球金融危機,我們國家汽車市場出現了一個進入本世紀以來最嚴峻的一個時刻。去年四季度我國汽車市場負增長,進入今年一月份,依然是負增長,所以基于這個情況,國家出臺了這個政策。實現了兩個方面的作用:第一,拉動汽車市長的增長。我們從前七個月的數據可以看到,前七個月全國總共銷售了718萬輛。增長率達到23.38%。這個增長率在全世界是沒有的,只有中國有。同時,從三月份開始,連續五個月銷量破百萬,這個業績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小排量汽車購置稅的政策對車市的影響非常大。
第二,實現了消費結構的調整,在過去有一段時間,各個檔次的車型,它的銷售增量是同時在增長,尤其是2007年,中級以上的轎車,2.0以上的轎車增長非常迅速,非?。反觀一些小排量的汽車增長比較緩慢。小排量購置稅的政策和國家的基調也是吻合的,構建節約型社會,節能減排,鼓勵消費者在消費汽車這個產品的過程中,要樹立一個節能的意識,怎么實現消費結構調整呢?從數據上可以看到,上半年銷售數據1.6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車占到所有乘用車銷量的70.77%。從這兩個意義上來說,對我們國家汽車市場仍然保持繁榮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記者:現在也有觀點說,如果消費者信心恢復了,車市已經恢復了,國家是否還有必要出臺這個優惠的政策來刺激車市?
羅磊:現在汽車市場起來了,需要出臺什么樣的政策?就需要相關科研部門、相關的機構共同研究,怎么出臺更加合理,怎么使我們發展已經起來的汽車市場保持穩定的增長。同時,還能夠配合我們節能減排、調結構等等相應的目標來實現。
我們現在看,如果政策惠及面無限擴大,包括1.8到2.0,肯定會拉動1.8到2.0的效果。拉動了經濟是一方面,另外,消費者引導和政策相抵觸,這對決策者是一個很大的智商的考驗。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著重一個指標去追求。就像當初所有政府都追求GDP一樣,代價無窮。這不簡單是普及到擴大,還是要借這個機會引導到汽車產業更合理、更科學的結構上去。不僅僅是為了經濟總量的增長。信心恢復以后,沒有必要再強心針一針一針的打下去。一個人活過來以后,接二連三的打強心針未必是好事情。
記者:購置稅傳說有三種方案,三位老師分別就三種方案分析一下,如果實施了,分別會產生什么影響?第一種是1.6以下的以后還會繼續擴大到1.8的范圍內,這個實行的話,可能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羅磊:我覺得這三種方案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過去政策的延續。我認為并不在于它的范圍有多大。在于剛才兩位說的更趨于合理,真正對我們汽車市場起到拉動作用,同時還能夠實現節能減排、調整產業結構這樣的目的。
我另外一個建議是我們的政策不能說在汽車市場比較低迷的情況下,實施小排量減免政策,應該學習日本那樣的國家,常態化。微型車有一定的排量、尺寸,有一個標準。購買這種車,無論是在應用階段,它的稅收、包括購置階段的稅收,包括你年檢費用的收取,都比注冊的時候優惠很多。促使日本的微型車發展非?。我們國家也可不可以為了大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可不可以效仿這種做法,把它常態化,法規化。
記者:如果政策真的是取消了,消費者的信心會不會受到很嚴重的影響?
羅磊:關鍵看明年我們國家經濟的走勢。包括國際經濟的走勢。美國經濟已經基本上見底了,美國都見底了,中國早就起來了。預測第三季度GDP增長要比一二季度還要高。說明中國經濟已經恢復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從經濟運行規律來看,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我相信明年中國經濟形勢會比今年更好。在這個角度來說,汽車市場更沒有問題。即使取消了小排量購置稅減免政策,我相信汽車的需求是剛性需求,它的市場不會因此而萎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