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山(安徽省省長):“環保監管要設置“雷區”和“高壓區”,誰敢碰,誰敢撞,誰就要付出代價”

對節能環保工作,我們高度重視,反復強調安徽不要浪費資源的增長,不要犧牲環境的發展,不要未經環評的建設。現在看,環保工作一直在抓,但污染事件還是時有發生,確實值得反思。怎么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局面?我看,關鍵要健全管理制度、建立長效機制。
對各級政府來講,主要領導要切實負起牽頭抓總的責任,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當好第一責任人。今后,省政府對各市目標責任落實情況要加強監督和考核,在環境整治上下狠勁,對非法排污者和監管瀆職者,都要設置“雷區”和“高壓區”,誰敢碰,誰敢撞,誰就要付出代價,切實解決一個“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
過去有些地方為了招商引資,在環境問題上搞“低門檻”、“土政策”,總以為只有這樣才能引來國外的資本,實際上國際上的企業是看不上這個的。最近出訪接觸到一些知名企業和政府官員,無不提到節能、減排、環保問題,明確表示,自己的企業都重視環保問題,出了問題就要嚴厲整治。所以,我們再把犧牲環境作為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那真是犯了再低級不過的錯誤。
一些企業和單位之所以屢屢違法排污,主要還是利益驅動,靠企業自覺、行政指令都難以奏效,必須強化法制約束力,F在的問題,往往不是缺少法規和制度,而是在執行上失之于寬、失之于松。環境執法機構和人員要嚴肅執法紀律,規范執法行為,敢于動真碰硬,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讓那些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企業或地方領導為此付出代價。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