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產結構變化是用電量與經濟增長數據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分析我國發電量與經濟增長數據之間的關系,必然注意到生產結構的變化。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重化工原材料行業經歷了一個較長時期的調整,在此期間,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生產能力過剩,生產長時間在低谷徘徊。隨著這些高耗能產業的調整,電力需求明顯減少,發電能力過剩問題比較突出。而經濟增長則更多地依靠耗能較低的輕工業,以及各類服務業支持,這就出現了經濟增長水平相對較高,回落幅度較;而發電量(用電量)增長水平則相對較低,增幅下降較大。去年我國經濟的調整,也包含重化工原材料工業的調整,特別在四季度,重工業增幅下降遠大于輕工業,這就必然導致發電量(用電量)增長低于經濟增長,增幅回落大于經濟增長。
今年一季度工業結構的調整仍在繼續,重化工業增幅下降較多,其中黑色金屬冶煉與壓延業同比增長0.3%,有色金屬冶煉與壓延業同比增長2.8%,石油加工、煉焦業同比增長—5.4%,化學原料及制品業同比增長3.7%,增幅均低于工業增長的平均水平(5.1%)。重工業是用電大戶,占一季度工業用電的82%,重工業增速大幅下降,是導致一季度工業正增長而用電量負增長的重要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2003年以來我國經濟新一輪較快增長中,重化工業一直處于加快發展中,由于其對電力的需求很大,引起發電量增長高于經濟增長。當前重化工原材料行業的調整,必然對發電量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產生很大的校正力,也就可能在短期內出現發電量(用電量)負增長和經濟正增長的現象。
由于我國仍然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雙加速的發展階段,內在的增長潛力巨大,盡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但只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因素,仍然可以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水平,工業發展和城市建設也會對重化工原材料行業產生更大需求,形成持續帶動。因此,當前工業結構的調整是發展型調整,不會很深,也不會持續時間很長。一季度擴大內需一系列政策的效果已開始顯現,投資增長明顯加快,消費持續活躍,消費結構升級活動重新加快,預計在市場需求拉動下,我國經濟增長水平將不斷上升,經濟增長與用電量數據之間的差異也將逐步減小。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