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市場分析 >> 正文
動力電池成新能源車的競爭焦點的探索分析
來源:國際自動化網 時間:2009-9-2 13:21:36 用手機瀏覽

    跨行業聯盟事半功倍

    就目前來看,雖然直接受益面是受政策關照的鎳氫電池企業,但國內其他電池零部件企業也并不氣餒,因為根據汽車產業振興規劃,到2011年新能源汽車在新車銷售的比重達到5%的目標,按照年銷1200萬輛計算,至少達到60萬輛,而屆時“規則”所界定的鋰電池也將進入普及應用階段。業界普遍認同,未來3至5年將是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的快速發展階段。

    然而,擺在新能源產業化面前的難題,遠不是解決電池技術路線這么簡單,業內專家認為,由于國內大多數中小零部件企業資金匱乏,自主創新基礎薄弱,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化路上走得并不順暢。

    在日前舉行的一場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研討會上,工信部工業司協調處李萬里認為:“國內零部件企業關鍵部件的產業化、基礎原材料的國產化,是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和瓶頸所在。”

    對于汽車產業規劃制定“2011年新能源汽車銷售比重達到5%”的目標,李萬里并不樂觀。他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沒有產業化基礎,以現在的能力很難達到這一目標!

    從目前情況來看,在政策刺激下,雖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僅廣東一地就有100多家做鎳氫電池的私人企業,但表面繁榮的背后卻難掩零部件產業化程度不足的危機。

    即使是走在國內車企前列、明確將提前投放電動新能源車的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裁任勇,也對目前新能源基礎產業有些底氣不足。任勇告訴記者:“從目前對整個電池行業的了解來看,很多電池企業對于電池單體做了很深入的研究,我國單體電池在國際上做的也不錯,但在電池組的工藝性和熱管理方面有比較大的差距,”任勇有些憂慮地說道,“關鍵在于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還沒有形成產業化,不僅是動力電池,包括電機的產業化、基礎原材料國產化這兩個核心領域,都沒有產業化基礎,這是目前最大的難題。”

    盡管遭遇瓶頸,但在任勇看來,困境并不難突破,“實際上,日本產業界動向已經給我們提供可供借鑒的參考。”在實現動力電池產業化的過程中,將產業鏈上下游的電池生產企業與整車或者中間供應商捆綁在一起,這樣做遠比一個企業單打獨斗有效得多。包括豐田、本田和日產在內的整車廠已經和電子業巨頭形成產業聯盟,通過成立合資公司將雙方利益捆綁,各取所長。任勇說:“組成這樣的戰略聯盟,不僅可以共同提高抗風險能力,更可以分擔巨額研發費用,事半功倍有效得多。

上一頁  [1] [2] [3]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