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市場分析 >> 正文
動力電池成新能源車的競爭焦點的探索分析
來源:國際自動化網 時間:2009-9-2 13:21:36 用手機瀏覽

    隨著全球汽車電池產業邁入快速發展期,電池廠商為爭奪市場展開激烈競爭,跨行業聯盟將更加普遍,整車廠和零部件供應商又可能呈現新的競爭格局。據德意志銀行調研顯示,整車企業最愿意合作開發汽車鋰電池的企業分別是:由美國江森自控和法國Saft成立的合資公司JansonControls-Saft,由麻省理工學院、通用電氣投資成立的A123系統公司,由日產和NEC成立的AESC,由豐田和松下成立的PEVE和LG集團旗下的LG化學等企業。其中最被業界看好的是PEVE、AESC和LG化學。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驅動核心,動力電池有望重寫全球車業和零部件格局,一場潛埋于整車廠、零部件供應商、電子器件商之間的暗戰已經一觸即發。

    如果說兩年前,國內某車企所言“用電池改變世界”還只是一廂情愿的妄語,那么僅僅兩年后,已很少再有人對此懷疑。

    混合動力也好,純電動車也罷,作為現階段新能源車最現實的解決方案,追根溯源,新能源車的競爭焦點都落在它們的驅動核心——動力電池上。這樣看來,將電池形容為改變世界的驅動核心,并不為過。

    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將電池作為搶占新能源汽車高地的重中之重。各跨國公司以及部分本土制造商都已經或正在將電池作為關系企業未來的頭等大事來做,或與電子企業結盟,或企業間聯合開發。雖然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但實際上,一場潛埋于整車廠、零部件供應商、電子器件商之間的暗戰已經一觸即發。

    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毫無疑問,新的商機面前,那些在動力電池研發上已有基礎的企業將脫穎而出,成為此輪新能源產業化的受益者。業內人士預測,這同時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格局。

    從目前來看,整車廠大多依托與零部件企業甚至是傳統電子企業的合作聯合開發車載電池。汽車零部件企業中只有博世、大陸集團、麥格納、江森自控等在鋰電池領域保持大比例投入,其他大多數即將量產汽車用鋰電池的企業,很多都不在汽車零部件行列,對于電池業這一潛力巨大但陌生的領域,車企大多通過合資或者收購的方式保持產業接觸。

    業內知名人士賈新光認為,此舉的好處在于,不僅會降低單個企業的風險和成本,也會使那些非車用鋰電池企業,包括東芝、三星SDI、LG化學等有機會進入汽車零部件配套領域,賈新光告訴記者:“這些新進入者的市場前景可能比傳統零部件企業更好!

    事實也大致證實了這一點。據德意志銀行調研顯示,整車企業最愿意合作開發汽車鋰電池的企業分別是:由美國江森自控和法國Saft成立的合資公司JansonControls-Saft,由麻省理工學院、通用電氣投資成立的A123系統公司,由日產和NEC成立的AESC,由豐田和松下成立的PEVE和LG集團旗下的LG化學等企業。其中最被業界看好的是PEVE、AESC和LG化學。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企業或者是由整車企業與電子企業合資,或者是電子企業的分支機構,整車企業中只有豐田、本田、戴姆勒等以直接投資的方式生產電池。

    隨著全球汽車電池產業邁入快速發展期,電池廠商為爭奪市場展開激烈競爭,跨行業聯盟將更加普遍,整車廠和零部件供應商又可能呈現新的競爭格局。

  

[1] [2] [3] 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