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市場分析 >> 正文
高碳能源條件下發展"低碳經濟"的策略
來源:經濟參考報 時間:2009-9-2 10:31:12 用手機瀏覽

  目前,能源和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將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但中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著許多制約因素,如何從中國實際出發,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低碳經濟路子,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制約因素

  以煤為主能源結構。2007年在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僅占27.8%,發達國家煤炭消費比例大多不到20%,而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煤炭所占比重高達69.5%。據計算,每燃燒一噸煤炭會產生4.12噸的二氧化碳氣體,比石油和天然氣每噸多30%和70%。煤炭消費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較高,致使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顯,因此,在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在解決環境污染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形勢非常嚴峻,任務十分艱巨。

  能源消費加速增長。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快速發展時期,城市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對能源需求不斷增加,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能源消費總量從2000年的13.86億噸煤當量上升至2007年的26.56億噸煤當量,年均增長9.7%。據相關預測,能源消費在短期內將延續加速增長的趨勢,到2020年我國能源需求量將達到50億噸標準煤以上!案咛肌碧卣魍怀龅摹鞍l展排放”,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一大制約。

  產業結構嚴重不合理。我國一、二、三次產業之間的比重仍然停留在“1∶5∶4”的狀態,中國經濟的主體是第二產業,決定了能源消費的主要部門是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產業和服務業比重偏低,發展滯后。據統計資料顯示,從2001年到2007年,中國能源強度從4.21噸標準煤/萬元增加到4.77噸標準煤/萬元,能耗水平不斷上升。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大部分沒有完成“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只有極少部分地區實現了年度單位GDP能耗目標。

  整體科技水平落后,技術研發能力有限。這是中國經濟由“高碳”向“低碳”轉變的最大制約。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先進科技的支撐。比如甲烷的回收利用、氧化亞氮的分解、二氧化碳收集儲存技術等。由于整體科技水平落后,技術研發能力有限,中國不得不主要依靠商業渠道引進。據統計,我國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引進技術年需資金250億美元(以2006年的GDP計算)。這種高投入、高成本,像中國這樣經濟尚不算發達的發展中國家是難以承受的。

  人們低碳消費意識淡薄,沒有養成良好的節能減排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無節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來人們盛行便利消費最典型的嗜好之一。據科技部《全民節能減排手冊》計算,全國減少10%的塑料袋,可節省生產塑料袋的能耗約1.2萬噸標煤,減排31萬噸二氧化碳。人們開車過程中形成的快速啟動和急剎車等不良習慣,開車時快速啟動和急剎車只能節省4%的時間,而燃料消耗卻增加39%,一些有毒物質排放則增加5倍以上。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潘家華:“碳預算方案”構建未來氣候制度
清潔發展機制:撬動發展中國家低碳經濟杠桿
王毅:中國恐難承擔8000億潛在節能市場
周強:大力發展碳匯 探索碳排放交易權試點
政協委員倡導低碳生活 培養低碳責任意識
低碳經濟板塊乘勢上揚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正當時
政協副主席陳宗興:低碳經濟促進城市發展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選擇與深圳發展策略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