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綠色經濟,突出抓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著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交通體系,努力把綠色經濟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當前鞏固經濟企穩向好勢頭的關鍵時期,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積極發展綠色產業和綠色經濟,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努力解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問題。
一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保增長和調結構是相輔相成、并行不悖的,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結構調整的基本條件和重要保障,結構調整使增長更上層次、更有后勁、更可持續,并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雖然我們仍然面臨著保增長的繁重任務,但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大方向不能動搖。要以增強發展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通過擴大最終消費需求,帶動中間需求,有效吸收和消化國內生產能力,形成發展新優勢。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要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振興裝備制造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要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立足以質取勝,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要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要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支持有條件、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要充分利用外貿發展基金和信貸等手段,加大對高新技術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支持。要加大出口信貸支持力度,適當增加重要能源、短缺原材料、關鍵技術和先進設備進口。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