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生產、生活的基本要素,又是影響氣候變化的重要因子,實現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效應對氣候變化都離不開能源技術的進步和能源結構的調整。為此,加強能源科技創新,促進新能源發展,不僅將影響今天的發展,更關乎于人類的未來發展。
當今世界,能源科技飛速發展,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人類能源開發和利用再次進入了一個重大轉折時期。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將使未來的能源結構、利用方式產生深刻的變革。開發清潔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促進節約能源、減少排放,正成為各國的新目標。盡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能源價格下降,但許多國家還是把發展新能源作為應對危機的重要措施,這必將催生新的能源產業,加速能源轉型進程,開啟人類能源利用的新紀元。
多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重視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早在本世紀初,就已系統部署了“電動汽車”、“半導體照明”、“風能和太陽能”、“清潔煤利用”和“高溫氣冷堆”等一系列有關新能源的重大科技項目,在發展新型能源汽車、推動照明節能、開發新能源等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一大批節能和新能源技術得到應用,太陽能、風能、新能源汽車和半導體照明都得到規;茝V示范,有力支撐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2010年即將在上海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也將推廣應用一大批新能源和節能減排技術。
能源轉型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而周密的部署。2006年中國政府頒布實施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明確地把發展太陽能、風能、核能和生物質能作為推進能源結構多元化的重要手段,把潔凈煤技術、煤層氣開發作為降低污染的重要選擇,把建筑、交通以及工業流程領域提高能效、降低排放作為節能減排的主要方式。
去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斷加深,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沖擊,也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強調要重視科技創新的作用,把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作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舉措,把發展新能源科技和產業作為應對危機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此框架下,科技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共同啟動了“十城千輛”、“十城萬盞”和“金太陽”等節能和新能源示范工程——
“十城千輛工程”計劃在十余個城市的公共交通領域規;赝茝V應用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預計到2012年推廣應用6萬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帶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十城萬盞計劃”將在21個城市的公共照明領域推廣應用半導體照明技術,預計用3年時間推廣使用600萬盞半導體功能性和景觀照明產品,年節電10億千瓦時。到2015年,半導體照明將進入30%的通用照明市場,年節電可達1400億千瓦時。
“金太陽工程”計劃到2015年實現新增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裝機容量250萬千瓦,國內光伏市場形成年產值200億元,創造9萬個就業崗位。
中國風電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連續4年翻番。2008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超過60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達到1217萬千瓦,位居世界第四,其中新增裝機容量位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國已涌現金風科技、華銳風電、南高齒等一批整機和零部件骨干企業,總的生產能力已接近1000萬千瓦。此外,海上風電場建設成功邁出第一步,上海東海等近海示范風電場建設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