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發布《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09》。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這份由官方撰寫的報告,為把握當前中國能源形勢提供了權威依據。
能源發展遇到暫時困難
2008年四季度起,由于國際金融危機深化,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主要發達國家經濟陸續轉入衰退。受此影響,中國工業增長減緩,企業經營困難增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經濟形勢的變化對我國能源發展的不利影響不容低估。"《報告》指出,當前中國能源發展遇到暫時困難。
隨著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加劇,中國主要能源消費產品產量增速大幅回落,能源需求快速下降,能源供應出現相對過剩的端倪。2008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增幅比上年下降4.8個百分點。進入2009年,能源需求萎縮、供應相對過剩的局面仍未明顯改觀。
由于電力、鋼鐵等主要用煤行業需求下滑,煤炭產能過剩壓力加大。統計表明,一季度全國原煤產量同比增長6.3%,而銷量僅增長2.9%。電力行業產能也呈現暫時過剩的趨勢。前4個月,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數比去年同期降低202小時。此外,前4個月原油加工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8%。
與之相伴隨的,是能源價格大幅下跌,企業效益明顯下滑。今年一季度,煤炭市場平均價格累計同比下降17.1%,主要成品油平均價格累計下降18%。目前,全國焦煤企業半數處于停產狀態,發電集團和電網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
受收益下滑影響,能源企業投資積極性下降。"如果能源投資放緩趨勢持續下去,有可能導致發展后勁不足,給保障長遠能源供應帶來隱患。"《報告》說。
不過,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國加大了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穩住了能源投資下滑的趨勢。一季度,煤炭開采及洗選業、電力和熱力的生產與供應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投資分別增長47.5%、15.2%和16.6%,增幅高于去年同期或基本持平。
能源供需增幅有所回升
"能源走勢最根本地取決于經濟狀況。"《報告》分析指出,世界經濟陷入低迷將使能源形勢面臨很大困難,如果2009年后期經濟形勢好轉,能源需求也將隨之回升。
針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從去年四季度起采取了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目前,一攬子計劃已初見成效,經濟運行出現了積極變化。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1%,盡管增速相對過去下滑明顯,但世界范圍內仍是"一枝獨秀"。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