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主任沈龍海15日在“2009中國北京國際節能環保高層論壇”上表示,作為節能新模式的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在中國雖然起步較晚,但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合同能源管理(簡稱EPC),是上世紀70年代在西方發達國家開始發展起來的一種基于市場運作的全新節能新機制。這種以贏利為直接目的的專業化運作機制發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已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節能產業。
沈龍海分析說:“目前,中國面臨著能源利用率低,單位產值能耗和單位產品能耗高的現狀。我們的節能服務產業仍處在培育階段,巨大的節能市場是中國節能服務公司發展的基礎!
據了解,隨著人們對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理解的加深和各級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的會員已從最初的59家增加到了2008年的317家。同時,社會上還出現了大批以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實施節能項目的節能服務公司,從2006年底的51家增長到了2007年76家,增幅為49.02%;從業人員增長到35000人,增幅為66.67%。
此外,一套節能服務公司商業貸款擔保機制成功建立。到2008年底,中投保公司與北京銀行等10多家銀行合作,在過去5年為41家節能服務公司擔保節能項目127個,貸款本金5.01億元人民幣,擔保金額4.54億元人民幣,項目總投資7.9億元人民幣。
來自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增長到417.3億元,合同能源管理(EPC)項目年節能能力達569.27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367.18萬噸。
據了解,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正在研究制定《合同能源管理技術規程》等,對規范節能服務市場,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將起到積極作用。
深入專題了解:合同能源管理的優勢和難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