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相關優惠政策出臺,各種利好消息撲面而來。據悉我國目前已有近10款新能源汽車拿到了“準生證”,一批新能源汽車包括“零排放”純電動汽車將陸續上市。在這近10款新能源汽車中,不乏中國本土汽車企業的身影。這一系列的利好政策讓我們似乎看到了新能源汽車未來產業化前景一片光明。
新能源車只是“前哨戰” 取代傳統汽車尚待時日
然而,資深汽車評論人李安定日前就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撰文指出:新能源車的研發進程還只是“前哨戰”,新能源車全面取代傳統汽車尚待時日。他認為雖然我國在磷酸鐵鋰電池方面的技術突破,激發了純電動汽車的開發熱情,從電動車到氫燃料電池車的研發在我國已經取得很大突破,但是許多涉及安全、污染、可靠性方面的關鍵技術還有待完善。
業內動力專家楊嘉林提出:找到可以大規模提供的新能源,開發這種新能源大規模供應,最后才是通過新能源車利用新能源。單純在某種新能源車技術上實現突破,甚至成功地示范運行并不難,難的是清潔新能源的供應規模。如果新能源大規模供應沒有建立起來,就匆忙推行新能源車的產業化,無疑是把汽車企業置于危險的境地。
“彎道超車”豈非易事? 試看比亞迪“全球首款”
比亞迪因電動汽車技術領跑全球而被媒體稱為“彎道超車”,但從客觀角度看,比亞迪“超車”尚未板上釘釘。首先,中國雖然在傳統汽車方面具有大規模生產的能力,但還沒有掌握突破性的核心技術;其次,電動汽車市場自身仍面臨一些問題,只有解決后,才能進入下一發展階段。這些都有待于時間、條件的配合。
據不少報紙報道:比亞迪提出的DM(雙模式)電動汽車解決方案是目前最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的新能源車。因為DM電動汽車綜合了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兩種新能源解決方案的特點,規避了傳統意義上純電動汽車發展受制于充電網點建設的難題。也有很多報道甚至說F3DM是唯一可以擺脫專業充電站,而采用家用插座充電就行的新能源車。因此,比亞迪將F3DM雙模電動車定位為全球首款不依賴專業充電站的新能源汽車。
但專家卻質疑,比亞迪早在2006年宣稱推出全球首款鐵電池,后又在2008年公開承認“鐵電池就是公眾所說的磷酸鐵鋰電池,且目前專利沒有還待向國外購買”,F在又趁著國家大力扶持新能源之風,宣布F3DM是“全球首款不依賴專業充電站的新能源汽車”。
對此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電動車專家陳全世表示:“雖然比亞迪一再強調雙模動力與混合動力的區別,插入式充電是處于世界前沿的技術。但雙模動力其實就是混合動力,而插入式充電技術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就已經研發出來,90年代便有樣車問世,歸根結底,比亞迪的技術還是落在了歐美和日本一些汽車企業的后面。”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比亞迪為了“全球首款”的虛榮偷換概念將“磷酸鐵鋰電池”說成是“鐵電池”,此次又故技重施,將業界通稱的“插入式充電技術”換成了“不依賴專業充電站”或“家用插座充電”。
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針對新浪記者關于比亞迪F3DM到底性能如何的問題表示:光坐不行,(比亞迪F3DM)這個車光坐我沒感覺。因為它在北京的研討會我參加了,機場附近有一個什么試車場,跑了一圈,就幾百米,我也不知道它的續航多遠,反正跑過幾百米,速度也可以。由于是雙模,就更感覺不到,也可能我跑的這一段全是汽油機,我弄不清,看了不知道。并且那個車上的儀表也不像那樣,明確的這是電機控制,這是汽油機控制,或者是混合控制,沒有這個東西,所以沒法斷定它跑得這么好,到底是電機起作用,還是汽油機起作用,我不能亂說。
基于此,有汽車專家悲觀地認為比亞迪電動車的市場化還需要至少20年。看來國內大炒新能源概念的汽車企業要想實現“彎道超車”遠非易事,這個“看上去很美”的美好愿景也并不那么容易實現。對于新能源車,車企們心里肯定都明白,那只是一個長遠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