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節能減排存在的問題
一、能源消費總量繼續增長
長三角兩省一市節能減排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能源消費增速有所減緩,但消費總量仍在繼續增長。隨著寶鋼羅涇和上;^以及若干電力發展項目2008年投產,使上海的能源消耗總量陡增450萬~500萬Tce,對長三角區域能源的長期需求影響很大。同時,承辦世博會、航運中心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繼續加大,以及若干特大型商用建筑的投入運行,市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上海能源消費總量將在以后的幾年里繼續大幅度增長。江浙的情況與上海大致相同,能源消費趨勢有增無減。
二、產業結構重型化格局沒有根本改變
長三角兩省一市近年都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大力推進了第三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但從總體看,產業結構重型化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2007年整個長三角二省一市第二、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分別為53.48%和41.48%,其中上海占46.6%和52.6%,江蘇省占55.9%和37.4%,浙江省占54.1%和40.4%,長三角區域的經濟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調整任務十分艱巨。
三、市場機制發育不全,節能新技術推廣應用阻力大
由于節能減排投資很大部分仍是依靠政府審批和銀行貸款資金支持,合同能源管理還剛剛起步,節能市場化運作機制發育不全。因此,長三角通過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和“上大壓小”實現節能減排的難度越來越大,完成國家“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形勢十分嚴峻。
長三角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思路
一、聯合制定區域性的產業準入門檻,共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目前,長三角區域在產業分工中還未形成梯度層次,制造業結構雷同,同質競爭現象愈演愈烈,已成為長三角發展的最大難點和障礙。有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在一個地方被限制,而在另一個地方卻被批準建設。因此,長三角區域要進一步加強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的溝通與銜接,制定并實施共同的行業準入標準,對單位產品能耗和排污減量等指標提出嚴格要求,淘汰落后的產能企業和產品;修訂鼓勵與限制發展的產業目錄,確定調整行業清單;協調與統一投資項目的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
二、建立長三角節能減排信息共享平臺
建立長三角節能減排信息共享平臺(或節能減排動態情報網),以此平臺,配合二省一市政府半年召開一次的“專題小組”會議,提交《長三角節能減排》報告定期發布區域內的節能減排動態信息。
三、盡快制訂完善產品單位能耗標準
萬元GDP能耗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反映了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總體水平,但不能反映出不同行業、不同產品的生產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為了推進能源技術進步,每種產品必須有行業統一的能耗標準,才能進行指標檢測、評估和對比,實施企業升級機制。目前,國家和各省都陸續制訂了一部分產品單耗標準,但還有許多產品標準缺失,不能滿足節能減排工作的需要。隨著能源技術的進步,許多老標準已經落后,需要盡快修訂。
四、以市場化運作為抓手,建立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
節能減排既是國家的戰略決策,也是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節能增效的有效途徑,必須采用市場化機制來運作,才能達到雙贏。實踐表明,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實行差別電價、市場化融資和中介服務等市場化管理機制,成效顯著。節能減排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必須采取政策法規與激勵措施相結合的機制,以市場化運作為抓手,形成長效機制,實現節能減排工作可持續地發展。
。ㄗ髡叻謩e系浙江省能源研究會秘書長、上海市能源研究會秘書長、江蘇省能源協會副秘書長)
上一頁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