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市場分析 >> 正文
光伏產業集體冬眠 企業市值縮水77%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08-12-18 13:49:25 用手機瀏覽

  金融海嘯對過剩的國內太陽能企業而言,可謂雪上加霜。由于這些企業主要市場在海外,在忍受國外訂單下滑的同時又要承擔匯率變化造成的損失,那些指望在太陽能行業“賺一把就走”的投資者也夢斷股市了。

  記者發現,2007年7月31日時,無錫尚德、浙江昱輝、江蘇CSI、天合光能、江蘇林洋、河北晶澳、中電光伏、江西賽維和天威英利9家海外上市太陽能企業市值為176.16億美元,而根據11月17日當日股價計算,上述9家企業的市值僅為40.39億美元,縮水77%。

  對于投資了這些企業而未完全退出的PE和VC們來說,形勢真的比較糟糕。但是聯想投資總經理李家慶說,更慘的還是那些過去一年內比照市場市盈率投資了太陽能的風投,這些未上市企業吸引了大量資本以后,勢必要擴產,而目前市場的需求萎縮卻令他們進退兩難。

  根據公開資料,本報記者作了粗略的統計,發現,從2005年到2007年,無錫尚德、CSI、天合光能、林洋能源、中電光伏、江西賽維吸引了高盛、龍科、英聯、法國Natexis、西班牙普凱、集富亞洲近20家風投,共為這6家太陽能企業注資3.36億美元。

  如中電光伏共吸引了OZ Management、瑞士信貸、崇德投資、清華創投、普凱投資6110萬美元風投,根據本月17日的股價計算,該公司目前市值只有1.13億美元,每股虧損0.27美元。根據河北晶澳三季度報告,顯示該公司2008年第三季度普通股東凈虧損為人民幣1.428億元(合2100萬美元),基本每股 ADS 虧損為人民幣0.92元(合0.13美元)。

  但據李家慶觀察,過去幾年,約二三十家企業太陽能產業鏈內中國企業吸引了風投,另外,也包括正泰集團這樣一些民營資本大規模入市,大量資本的注入這個“技術含量不高”的行業,進一步導致了產能過剩。

  普凱投資主管合伙人姚繼平也認為,特別是去年在高位時進入太陽能領域的VC會“很慘”。當時的市盈率很高,而流動性對VC又是至關重要的。

  截至美國時間11月17日,尚德(STP)的市盈率從IPO時的56.8倍降到了8.89倍,當年普凱以900萬美元入股尚德,不過現早已退出,成功獲利10倍左右。中電光伏則是普凱投資的第二個太陽能項目,IPO時20.9倍的市盈率可謂很成功,但現在中電光伏的股價大跌!艾F在我們還沒有完全從中電光伏退出”,姚繼平說,“但是我們并不缺錢,不用急著兌現,況且我們更加看好這家企業的長期發展”。

  市場上哀鴻一片,但姚繼平還是看到了希望。“比如說,我們可以期待中國太陽能市場的成長”,姚繼平認為,新能源的前景盡管依舊引人注目,不過眼前的問題的確也非常棘手。

  目前兩頭在外的中國光伏企業,正面臨歐元貶值、短期市場萎縮的雙重煎熬,甚至有市場傳言稱,“至少50%的中小光伏企業已經面臨停產”。

  龍頭企業方面,無錫尚德、晶澳太陽能的產能已在進行季節性的調整,同時下調了第四季度的營收預期。其中,無錫尚德將2008年太陽能電池生產能力從550MW下調至490MW,將2008年全年營收預期從20.5億-21.5億美元下調至18.5億-18.5億美元;晶澳太陽能第三財季凈虧損2100萬美元。

  小型企業更是苦不堪言。“國內有80%的光伏企業面臨資金短缺,有的企業已在壓產保利潤,有的已關門停工”。賽維LDK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佟興雪說。

  在全球金融海嘯的沖擊之下,中國光伏企業的冬天將會持續多久?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三年后才能恢復,即使是APEC樂觀的估計,也需要18個月的時候全球經濟才能開始復蘇,而光伏企業的冬天則會更長!27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拋出如是觀點。在韓曉平看來,縱使于西方社會,太陽能電池依然屬于“奢侈品”范疇,金融危機過后的經濟復蘇,首先從傳統消費品開始,繼而才會傳導到太陽能電池等貴重商品,“估計這個冬天至少要兩年”。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主任趙玉文則持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光伏產業為新興產業,歐美國家都出臺相關法律措施補帖其發展及居民應用,中國方面亦有對光伏產業的扶持計劃,“金融危機的影響應該是短期的,這個時間應該不需要兩年!

  集體過冬

  對于國內光伏企業,第一個陣痛是現貨市場硅價格狂跌。2008年6月,硅片價格為人民幣58元/片,11月跌至40元/片;電池片第三季度由3.47美元/瓦跌至2.63美元/瓦。

  “自從8月份以后各個廠家很多訂單取消,很多出口的產品都返銷國內,沖擊非常大,一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孟憲淦:儲能或可解決光伏發電消納問題
2014年全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六成
2015年底國家電網接納光伏發電入能源3500萬千瓦入網
恒大再擴張 投資900億進軍光伏發電領域
分布式光伏電站“牽手”合同能源管理或成主流
工信部提高光伏制造業門檻 行業整合潮將至
光伏發電項目受益新電價補貼 賺錢受多因素制約
李俊峰: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仍需完善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