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產業市場  中國節能產業網 >> 產業市場 >> 市場分析 >> 正文
中國光伏產業世界第一 本土市場待開發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08-12-17 23:31:43 用手機瀏覽

  光伏電池產量世界第一

  作為新能源之一的太陽能,除了廣泛應用的光熱形式即常見的太陽能熱水器等利用形式外,還可以發電。其中比較常見的是光伏發電,也就是將太陽輻射能轉換為電能,是目前比較成熟的發電技術,應用廣泛。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常務副會長、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介紹說,與同是可再生能源的水電、風電相比較,太陽能發電具有四大優勢。一是轉化環節少,利用直接。目前晶體硅太陽電池的轉換效率實用水平在15%至20%之間,是可使用的能源中一次性轉換效率最高的新興能源。二是資源消耗少。太陽能發電占用的土地面積僅為風力發電的1/8至1/10、生物質能發電的1/100,比水電建大型水壩占用的土地也要少得多。三是太陽能資源蘊含量豐富。從目前中國可開發的資源蘊含量來看,水電約3.78億千瓦,風電約2.53億千瓦,而太陽能是21039億千瓦。四是太陽能發電過程中沒有廢渣、廢料、廢水、廢氣產生。從目前各種發電方式的碳排放來看,如果不計算上游環節,太陽能光伏發電接近零排放,而煤電、油發電、天然氣發電乃至風電,都有一定的排放。

  正因如此,太陽能光伏發電被業界視為最清潔環保的可持續能源利用形式,近些年在全球得到迅猛發展。近10年,全球光伏產業年均增長41.3%,近5年為49.5%,2007年比2006年增長56.2%。面對資源枯竭、環境惡化所造成的能源危機,太陽能憑借其分布的廣泛性、資源清潔性、能源可再生性以及技術發展的充分性,得到了眾多國家的青睞。

  與全球同步,中國也迅速崛起為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大國。2000年,中國光伏電池產量僅為3兆瓦,到2007年年底達到了1088兆瓦,居世界第一。自2005年12月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在紐約交易所上市起,不到兩年時間,相繼有10多家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內外上市。

  本土市場尚待開發

  中國政府支持開發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2002年到2004年,國家組織送電到鄉工程,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安排47億元資金在內蒙古、青海、新疆、四川、西藏和陜西等12個省區市的1065個鄉鎮,建設了一批以光伏電站為主的可再生能源電站。

  今年北京奧運會前后,太陽能光伏發電屢次展現身手。5月,尚德公司成功服務奧運圣火登頂珠峰,后來又為奧運主場館鳥巢提供了綠色應急電力系統。在奧林匹克公園的景觀大道上,佇立著阿特斯集團制作的29個太陽能發電組件構成的信息柱,起到了遮蔭、發電、觀賞等多重功能。

  然而,與中國巨大的光伏電池生產能力相比,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中國的應用還是少得可憐,市場的發展遠遠落后于產業的發展。現在,中國的太陽能光伏產業是個典型的出口導向型行業——原料和銷售市場都主要在國外。據統計,2006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太陽能僅占0.51%;2007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安裝量還不到世界份額的1%,與生產大國的地位相差甚遠。

  此外,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應用與中國豐富的太陽能資源也不成比例。中國太陽能較豐富的區域占國土面積的2/3以上,年輻射量超過60億焦耳/平方米,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陽能大約相當于1.7萬億噸標準煤的能量,特別是西北、西藏和云南等地區,太陽能資源尤為豐富。科技部部長萬鋼預測,如果利用中國現有20%的屋頂面積和2%的戈壁和荒漠地區,便可使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22億千瓦,年發電量可達2.9萬億千瓦時。而現在的安裝量還不到其中的萬分之一。

  太陽能光伏發電國內市場發展障礙主要來自于成本過高,發電價格昂貴。目前光伏發電的成本在每度電4至6元左右,相當于火力發電的10倍左右,與商業化應用尚有相當距離。

  但從長遠看,太陽能光伏發電還是有許多比較優勢。國內第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太陽能光伏企業——CSI阿特斯總裁瞿曉鏵說:“人們談到太陽能發電時往往只看到其最終價格比傳統能源發電要貴很多,但很少考慮使用傳統能源所造成的環境治理成本、土地成本以及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潛力,如果這些都考慮在內,太陽能光伏發電實際上具有很大的發展優勢!

  期待國家政策支持

  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中,中國明確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孟憲淦:儲能或可解決光伏發電消納問題
2014年全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六成
2015年底國家電網接納光伏發電入能源3500萬千瓦入網
恒大再擴張 投資900億進軍光伏發電領域
分布式光伏電站“牽手”合同能源管理或成主流
工信部提高光伏制造業門檻 行業整合潮將至
光伏發電項目受益新電價補貼 賺錢受多因素制約
李俊峰: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仍需完善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