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繁華的商業街上下九到處掛滿“1元清倉大甩賣”的服裝廣告,來往路人紛紛搶購。--這是廣州日報網絡版的最新報道。與以往虛假廣告不同,這次1元服裝貨真價實。歸根結底,這種情況與近來全球金融危機息息相關。國際金融危機導致西方發達國家采取緊縮政策,阻礙了中國外貿業的發展,導致中國內地與外貿出口為主的企業面臨困境,沿海經濟較發達的珠三角地區反應更加強烈,勞動密集型工廠紛紛倒閉,失業工人漸多,成群結隊坐火車歸家。而倒閉工廠老板為了償還欠薪,不得不把庫存壓貨運出來賤賣給當地商販,這就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面對危機,政府、權重企業雙雙回應
前段時間,以美國雷曼兄弟企業破產為標志的金融危機向全球蔓延,金融危機逐漸向實體經濟領域滲透,進而將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然而,包括美國、歐盟、中國等在內的國家和組織已經開始行動,希望阻止這場危機進一步惡化。歐盟領導人一致呼吁在今年年底前舉行世界峰會,即“八國集團”,共商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問題,賦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全球層面的監管作用,以推動建立一個全新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中國領導人也高屋建瓴地對本次危機予以解決之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此前表示,面對當前世界金融乃至經濟上出現的危機,“信心比貨幣、黃金還要貴重”。 他還表示:“我們必須善加應對,必須在經濟增長、就業和通貨膨脹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必須克服經濟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使經濟有序發展;必須注意節能和環保,以應對人口、資源以及環境的壓力!贝饲埃袊墒幸粸a千里,上證指數從6000點以上跌至1700點左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中國也爆發了一場金融危機,而作為中國銀監會主席的劉明康對中國經濟信心飽滿,他指出,中國經濟的情況還是不錯,但中國經濟會減速,會從每年11%的增長率到9%、9.5%的區間,對于中國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中國不僅僅需要速度,重要的是需要有質量的增長。
與中國政府相呼應,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推動者的企業家們也未雨綢繆。全球領先的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發表演講,他表示,對待經濟危機,要有“過冬”的信心和準備,要做“冬天”該做的事情。阿里巴巴采取“深挖洞,廣積糧,做好做強不做大”的發展策略,貫徹“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發展原則,一步一個腳印在經濟危機里前行。胡潤能源富豪榜上排第一位的江西塞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彭小峰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在面對金融風暴時,關鍵是現金,現金是企業最重要的血液。塞維此前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現金足以“過冬”。他還預言,太陽能光伏行業足夠大,如果說每次經濟危機會有一個科技產業興起,那么,光伏產業一定是這一輪經濟危機中起來的產業之一。
危機中中國新能源產業將興起
這場危機有幾個明顯的特征。首先,這次危機對不同規模的企業都造成影響,只是深度不同而已;另一方面,本次危機中,科技含量較高的企業一般受到的影響較小,反而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困境重重。
相對于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于金融危機和股市暴跌后步入行業下行周期,在近年得到大力發展的高科技黃金產業-新能源得到新的發展機遇。
業內人士表示,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各球投資機構重新定位資金流方向,把以往用于投資金融的資金抽出來投資實體高科技產業,而素有朝陽產業之稱的新能源產業無疑成為其首選的對象,預計在未來陸續將有3000億美元的資金投資到該領域。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能源與金融世界論壇暨第三屆中國金融市長年會”中,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金融研究院院長何世紅表示:能源產業,尤其是快速發展的新能源產業將有可能在這次危機中借勢而起,成為未來最強勁的經濟支柱。而在此前他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次金融危機對于能源行業,尤其是可再生能源行業,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良機。”他的理由是:“人類對于能源的需求所呈現的增長態勢不會因為金融危機而改變,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方向不會發生改變!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米蘭達·施羅伊斯教授在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金融危機讓人們更加關注能源效率的提高,因為提高能效意味著降低成本。近年來,中國已在提高能效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要想在未來更具競爭力,能源利用率還需進一步提高。在目前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需加大投資力度促進經濟增長,而投資新能源以及提高能效的行業既有利于當下經濟發展,同時也對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非常有利,且中國有實力加大這一領域的投資。
新能源中小企業:“冬天”還不冷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