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新增碳排放為零?“十三五“碳排放與煤炭消費量控制情況解析! |
來源:國際能源網 時間:2018-11-25 22:55:20 用手機瀏覽 |
從2013年的霧霾圍城到2018年的藍天保衛戰,我國的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截至2018年10月份,全國地級市以上的城市空氣中的可吸入細顆粒物濃度比2017年下降7.5%,煤炭消費減量和緩慢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4至2016年煤炭消費量連續三年下降,但在2017年小幅反彈,增幅0.4%,據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前九個月煤炭消費量約28.75億噸,同比增長3%!笆濉焙蟀氤,煤炭消費總量控制任重道遠。
2018年11月21日,由中國節能協會和“中國煤控研究項目”課題組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和能源轉型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分享了《“十三五”中期評估與后期展望研究報告(初稿)》(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分饕u估了“十三五”中期煤控工作的進展和未來如何落實煤控和能源轉型目標。
近五年碳新增排放幾乎為零
《報告》指出,2013-2018年的五年時間里,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進入平臺波動期,二氧化碳排放增量總和基本為零,說明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為國家“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目標和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目標的實現發揮了重要作用。
《報告》指出:截止2017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增長1.86億噸標準煤,僅相當于政府“十三五”能源增量控制目標的27%;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8.5%,對比2020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的目標,已經完成目標任務的55%。2017年全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下降到60.4%,2018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到2020年超額完成煤炭消費占比下降到58%以下的目標已成定局。
煤電供電效率的改進效果也超出預期。2017年現役煤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09克標煤/千瓦時,提前完成310克標煤/千瓦時規劃目標。2016年碳排放強度下降6.6%,2017年進一步下降5.1%,已完成“十三五”任務目標的一半,有望超額完成2020年二氧化碳強度下降18%的目標。
煤炭減量和小幅增長,減少了污染物的源頭排放。加上污染物末端治理,截止2017年,PM2.5、SO2和NOx等約束性污染物指標下降幅度分別達到14%、0.28%和6%,與政府設定的SO2下降15%和NOx 下降15%的指標相比,完成和超額完成“十三五”空氣主要污染物的指標,已是胸有成竹了。
減散煤增電煤有利于降低排放
盡管我國煤炭消費減量工作取得一定進展,但是后續環境污染治理問題離最終目標差距不小,控煤工作依然不能放松。
《報告》對我國煤炭導致污染情況作出了說明。2015年,我國散煤消費總量約7.5億噸,占全國煤炭消費的20%,而1噸散煤造成的污染是1噸電煤的10-15倍,“十三五”治理大氣環境需要削減散煤2億噸。
在研討會上,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指出:“2020年,煤炭占消費能源比重下降58%以下,同時,提高電煤占比55%以上,這是一個硬指標!
對此,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也明確表示:“發達國家煤炭消耗主要是用于煤電,占比70%-90%,我們占比只在50%多一些,如果我們能達到與西方發達國家類似的占比,則可能明顯減少煤炭消費,尤其是散煤消費!
河北電力大學袁家海教授指出:“電煤占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除了將部分散煤用于發電外,其他部門減少煤炭消費量的同時,也能提高電煤在總煤耗的比例。”
中國煤控研究項目核心專家組成員、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高級顧問楊富強在總結中指出,“2013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幾年的發展狀況表明,中國從高污染、高排放、高投入、低效率的經濟發展步入了綠色、低碳、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煤控工作不能有絲毫放松,依然要砥礪前行!
六大建議助力完成控煤目標
《報告》還進一步分析了控煤目標實現的難度和可行性,對下一步如何完成控煤目標提出了六項建議。
第一,控增量。由于煤電過剩依然是電力行業發展的主要矛盾,煤電停建、緩建的要求不能開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需要定力。煤化工產業高速發展可能帶來新的污染和碳排放問題,應謹慎審批新的煤化工項目,防止某些煤化工產品產能過剩。煤制燃料項目(如煤制油和煤制氣)應暫停審批。
第二,減存量。要繼續推進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把去產能的范圍拓展到建材、化工、有色金屬等高耗能行業。酌情減少高耗能行業產品出口量,以此減少其對中國能源的消耗和環境污染。2018年至2020年分別減少散煤消費量6000萬噸、4500萬噸和3000萬噸。
第三,抓節能。企業要從技術、工藝、管理等方面挖掘節能潛力,動員全社會節電。打破行業壁壘,把工業余熱等低成本熱能用于北方清潔供暖。
第四,促替代。加大存量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和促進可再生能源并網消納,加快跨區域輸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西部地區外送清潔電力的能力。加快分布式清潔能源發展。落實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加強天然氣價格改革和儲氣庫建設,確保煤改氣煤改電推得開用得起,不反彈。
第五,講效果。強化能源“雙控”和煤控目標約束,避免出臺刺激煤炭和石油消費增加的政策,應以煤炭為重點,完善跨區域、跨行業用能交易,對節能環保和生態紅線全程監管。
第六,重協同。后兩年的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從PM2.5轉向PM2.5和O3協同治理,以及VOCS和NOx的協同減排。增加汞和空氣中氨氮總量控制指標,加大監管和督查,加大對煤炭消費的約束和壓力。充分發揮生態環境部的環境氣候變化治理的統籌安排,加大環境和CO2減排的監管和督查力度。建立和實施碳排放交易體系。
減少煤炭消費是世界級課題
我國在減少煤炭消費的成效有目共睹,放眼海內外,許多其他國家同樣在煤炭消費的減量化和去煤化方面做出努力。減少煤炭消費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
英國駐華使館公使參贊戴丹妮強調:“英國2025年前淘汰煤電廠的政策不會動搖。不僅如此,英國還成立了淘汰煤炭聯盟,助力其他國家減少煤炭利用。韓國是加入該組織的第一位亞洲成員!
韓國氣候解決方案組織主任樸智慧介紹說:“由于韓國政府取消了興建核電站的計劃,讓本來應被取消的火電站中實際上只有兩個關停,繼續興建新的火電站。韓國忠清南道作為地方政府,將說服韓國政府,縮短煤電廠的法定壽命從30年到25年,我們計劃提前關閉一些煤電廠。根據設想方案,有10到15個我們道里的煤電廠在2026年以前關閉。但這樣的任務很艱巨,我們會繼續努力。”
印尼國家能源政策目標
印尼能源委員會委員、印尼地熱能協會董事阿巴迪。珀爾諾莫強調:“我們要設定每年4億噸煤炭生產量的上限,逐步停止煤炭出口。我們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資源非常豐富,但是它的發展水平還是非常低,在能源結構當中的比重只占7%,根據我們國家出臺的能源政策,我國可再生能源占比在2025年和2050年分別要達到23%和31%以上,我們會繼續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