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目前中國一次能源轉換有25%的節能潛力,終端消費有26%的節能潛力,一次能源消費的平均節能潛力達26%。事實也正是如此,武鋼從2002年以來,4年時間連續投入30多億元的資金用于節能方面的技術改造,企業的產量增加210萬噸,但是能源消耗基本沒有上升。中國石化上海高橋分公司煉油廠在實施"過程能量優化改造工程"以后,節能5638噸標準油,平均每年節約資金1014,84萬元。浙江新昌制藥廠投資1000多萬元進行節能降耗的技術改造,僅去年一年企業從電、油、水中省下來的錢在1500萬元左右。
仔細梳理可以發現,中國節能所展現出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工業節能:最大的蛋糕
資料表明,目前全社會能耗的70%集中在冶金、化工、建材等領域。因此,工業被看成是節能投資潛力最大的部門。其中工業電動機用電量占全國總用電量的2/3,且一半用于風機、泵、壓縮機的驅動,約2/3的風機、泵類機械在運行中需要調節流量。同時,在全國約1000萬臺工業電動機中,若能采用高參數、大容量發電機組及高效輔機,工業部門供電煤耗可降低10%左右。另外,我國現有50萬臺工業鍋爐及10多萬臺工業窯爐,他們的熱效率約為60%至70%,與國外相比差10至15個百分點。如果對其節能改造,如使用動力配煤、型煤就可以取得顯著的節能效果。
建筑節能:肥沃的市場
按照國際通行的分類,建筑能耗主要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使用過程中的能耗,如建筑采暖、電梯、通風等方面的能耗。資料表明,我國現有建筑中,95%達不到節能標準,新建建筑中達到節能標準的也不足20%。而據中國建筑業協會建筑節能專業的資料介紹,本世紀的頭20年,是我國建筑業的鼎盛時期,2020年全國房屋建筑面積將接近2000年的2倍,目前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積高達16億至20億平方米,超過所有發達國家年建成建筑面積的總和。由于我國的墻體、屋頂和門窗單位面積的傳熱量為氣候條件接近的發達國家的2-5倍,所以,解決建筑節能的關鍵是急需開發出既能承重、符合環保,又不需要采用其他保溫措施就能達到現行節能設計標準的墻體材料。據悉,在上海啟動的100萬平方米節能住宅中,在一間穿上外保"新衣"、建筑面積16平方米的節能樣板房內,開上一天一夜空調,可以比傳統住宅節電5度左右。而如果城鎮建筑全部達到節能標準,到2020年就可每年節省3,35億噸標準煤、減少8000萬千瓦時空調高峰負荷,相當于4.5個三峽大壩的發電量,相當于每年節省電力建設投資約1萬億元。
交通節能:流動的財富
汽車是石油消費大戶,為此國家準備對新出產車型實施最低燃油經濟性標準,這將是中國首次實施這類標準。雖然"煤變油"技術早在上世紀就已開發出來,但由于其產品價格高于石油而始終沒有得到大面積推廣。如果能夠進一步降低成本,其市場前景非常廣闊。據了解,國內不少民營企業已經向政府主管部門表達了參與煤變油項目的強烈愿望。
另外,汽車能源的多元化和汽車動力的電氣化代表了交通能源動力系統的技術變革與轉型趨勢。氫能作為與電一樣的能源載體,是新一代主導型車用燃料的最佳選擇:燃料電池作為一種高效零污染電化學能量轉換裝置。被認為是汽車動力電氣化核心部件的理想選擇。為此,需要企業集人力物力資源開展研究。
家庭節能:豐饒的寶庫
3.4億戶中國家庭形成了強大的能耗拉力,但同時構成了節能的重要細胞。如果把中國1.3億臺家庭現有的普通冰箱都換成節能冰箱,在今后15年內平均每年可節能20%,全國將少消耗電1200億度。同理,如果將電視機的待機能耗指標限定在3瓦以內。并假定彩電待機時間平均每天2小時,到2011年,累計節省電能可達到116.12億度電。如果每個家庭用4支節能燈算,每年能節約費用200億元:如果全面推廣應用節水器具,全國城鎮家庭一年可節水17億噸。
|